炒股不能跟風,得靠自己的研究和判斷。我買英偉達(NVIDIA)的經曆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而今天的特斯拉,也幾乎在走相同的軌跡。
我是今年才開始認真投資股票的,第一次買英偉達是在135。當時市場還比較平靜,但我看好AI基礎設施的長期趨勢,就開始建倉。後來又在140加倉,結果股價一路下跌,一度跌破110,最低甚至接近90。我幾度水下,賬麵虧損超過米。
那個時候投壇上幾乎全是負麵聲音:什麽DeepSeek出來後模型推理不需要GPU,定製芯片就夠了;Blackwell芯片發熱、良率低;中國禁售、華為追上來;美國大廠的AI資本支出也說要見頂了。大廠自己研發芯片,AMD追上了,CUDA其實護城河不深,……一時間全是“泡沫”“見頂”“英偉達也不過如此”的唱空調。
但我沒有跟著情緒走。我反而在110,100重倉加碼。別人說我激進,我知道我是在撿便宜。我聽了好幾場GTC發布會,研究了技術路線、財報細節和公司長期護城河。我相信,英偉達是AI時代的“水電煤”,不是炒概念的過眼雲煙。
現在呢?英偉達股價已經到了160,正奔著170、200去了。市場一夜之間全是正麵消息,分析師集體上調目標價,媒體也終於開始吹捧。但我現在不追高,也不賣出。我選擇長持,不急,就看看它到底能走多遠。現在我也可以像老股民那樣說一句:“不著急,拿著。”
而今天的特斯拉,正在經曆類似的情緒周期。負麵輿論多如牛毛,robotaxi、Elon、關稅、降價、FSD等等被反複拿來炒。但也許,幾年之後我們再回頭看今天,會發現這又是一個“90塊的英偉達”。
炒股不能靠跟風,也不能靠情緒波動。市場的噪音永遠不會停,但你要知道自己在幹什麽。你是賺認知和時間差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