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Money Journey》讀書筆記(四):當財務自由遇上“人生的北極星”
在這本多是“節儉+規劃”風格的書裏,居然還藏了一篇看起來像“許願成功學”的故事。
一位男作者,在49歲經曆婚姻結束之後,決定對未來做一個許願。他列了一個很具體的清單:
十年後要實現財務自由;希望遇見新的伴侶——不僅性格匹配,還包括了外貌細節,比如黑發、深色眼睛;還希望生活狀態更加自由舒適。
你猜怎麽著?十年過去,他幾乎一條一條地“對上了”。
說實話,剛讀到這裏我有點驚訝——畢竟這本書前麵寫的都是“算利率、控支出、穩投資”,怎麽忽然來了個許願玄學?但仔細一想,其實這故事也蠻經典的:很多人都有過“寫願望清單”的經曆,隻是他恰好堅持得久、又走對了方向。
而且這本書裏不止一篇提到“clarity matters”(清晰的目標是關鍵)——無論是財富目標、職業選擇,還是生活伴侶。你越清楚自己想要什麽,越容易識別出機會;越願意承認自己的渴望,越不怕朝它靠近。
許願是在對宇宙下訂單,也是在對自己下承諾:當一個人真心渴望,並持續關注某個目標時,行動和判斷也會默默靠近那個方向。
???? 我也有很多“心想事成”的經驗
說起來,我自己其實也走過很多“靠願景前行”的路。
我的性格是典型的 NFP——靠願望驅動,而不是靠流程管理。相反,我身邊也有一些非常“實幹型”的,比如老譜,他幾乎是ISTJ的代言人:每天早上6點多起床、作息規律,踏實過日子,不幻想、不偏離、不懈怠。
而我需要的是一個足夠遠、足夠大的目標。那種像李飛飛所說的“人生的北極星”——不一定觸得到,但能為你在迷茫中指引方向。2017年,我有一個“許我十年”的理財計劃。已經提前實現了。
而我寫了90多篇,但感覺,下一個北極星還沒設定好。
???? 10x 並不是我追求的目標
有一本書叫《10x is easier than 2x》,說的是:與其想怎麽進步一點點,不如幹脆換個角度,去做10倍的成長。
從閱讀量上來說,我確實已經實現了10x。
但閱讀量從來不是我的目標。
我的出發點從來不是“我要擴大影響力”、“我要漲粉”,而是:“我想更清楚地知道,我是誰,我想要什麽。” 這一點,跟那位49歲作者許願的內核其實很像。
我們都不是想“變得厲害”,而是想變得更接近那個想成為的自己。
???? 所以,財務自由也許隻是“表象的願望”
很多人追求財務自由,其實追的並不是“錢夠用”這件事,而是追一個“從此我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的幻象。
但《My Money Journey》這本書反複提醒我:
自由不是終點,是過程;而目標不是圖紙,是燈塔。
有些人通過控製預算、精打細算,找到穩定;
有些人則靠許願、設想未來、默默貼近那個版本的自己。
無論哪一種方式,隻要它能帶你走得更靠近你心裏那顆“北極星”,它就是一條值得的路。
???? 下一步,我要給自己設一個新願望
這本書裏,那位許願十年的作者讓我重新想起一個問題:
如果你不再擔心錢,接下來你要做的是什麽?
也許這個問題,我該再次認真想一想了。
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是靠“願景感”推動前行的人,不妨拿張紙,把你“十年後想成為的自己”寫下來。不用管實際可行度,隻要真實。
就像這本書的副標題說的:
"Humble stories from people who took control of their lives."
不轟轟烈烈,但每一步都往心裏走。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