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不適合急於獲利的投資者,因為它的橫盤周期以“很多年”來計算。
我第一批買入是2013年年初,那時候特斯拉正經曆從概念車到成品車的轉變,買的時候正好趕在特斯拉第一個爆發之前,一股50刀(拆股前)。沒兩個月,股價就一路漲到了200刀,從此再也沒有下過這個價位。接下來幾年靠工資陸續加倉,但買入價已是首批的 4 倍以上。2013 至 2019 年,股價始終在 200~300 多美元之間震蕩。那時忙工作、忙生娃,都忘了自己的生日,一年可以不看一眼股票。轉變發生在2019年底到2020年,特斯拉量產問題解決了,迎來第二次爆發,走勢幾乎複製第一波,迅速拉升不回頭。2020年到2025年,我偶爾在低位少量補倉,但成本已經是除首批外另幾批的至少10倍,而且家裏多了吞金獸們,手裏沒啥錢了,這些貴的股票現在被我當作練習期權的底倉。現在特斯拉又橫盤快5年了,第三次爆發肯定是得等AI真正落地,如果發生,等這幾年倒也是值得。
發個感慨,這個夏天我一直呆在深圳,這真的是地球上最年輕的城市了,街頭巷尾盡是年輕麵孔,處處洋溢著朝氣,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機器人隨處可見。借用在深圳的一個同門的話,如果馬斯克的視覺路線(純 vision、端到端)走不通,自動駕駛還是得回歸到“高清地圖 + 激光雷達”的話,那美國恐怕很難再與中國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