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仔細想了想馬斯克的政治影響力可能是特斯拉最大的護城河之一。他能左右兩黨,現在更是籌建“美國黨”,看似激進,實則是在逼兩黨向他妥協。SpaceX、特斯拉、Starlink、xAI,已經控製美國太空、能源、通信與AI命脈。這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這是一個新型超級利益集團的崛起。
2,上次薪酬投票看似追認,實則是一次主動洗盤。馬斯克利用德拉瓦法院的判決製造不確定性,然後推動投票,通過股價震蕩洗出短線資金和動搖派。他要的是“隻聽他指揮”的資本隊伍,為接下來25%投票權做鋪墊。董事會正在草擬方案,他要的不隻是薪酬,而是對AI和機器人的絕對控製。
3,Robotaxi 已正式啟動運營,奧斯汀本周末擴大服務範圍,這不是宣傳,是落地。每單4.20美元,真實接送用戶,真實道路數據,雖然暫配安全員,但體驗完整。今年有可能到幾千輛。FSD 已更新到 V13,進入端到端 AI 駕駛時代,特斯拉是目前唯一跑在城市路麵上的通用自動駕駛。
4,Model 2 平價車戰略已暫停,特斯拉全麵轉向Cybercab。馬斯克不再想著“做便宜車卷價格”,而是直接跳進“車主消失”的時代。Cybercab 沒有方向盤和踏板,計劃2026年投產。Robotaxi 不是賣車,而是把每一輛車變成現金流機器。
5,能源、Dojo、Optimus 構建特斯拉的第二成長曲線。能源儲能 Megapack 年營收破百億,Dojo 超算是特斯拉自研AI訓練平台,完全擺脫英偉達,AI護城河穩固。Optimus 人形機器人已在工廠參與實際工作,Morgan Stanley 估算每年可節省 25 億美元人工成本。 人形機器人首先提高特斯拉的利潤。
6,川普提名 Sean Duffy 擔任 NASA 管理層,本質上是安撫馬斯克。Duffy 無航天背景,卻受命主管NASA,很難說不是政治信號。SpaceX 已是NASA最大合作方,登月、火星、太空站全靠它。不安撫馬斯克,誰替你送人上天?誰能做golden dome?
特斯拉現在不是車廠,而是AI驅動的超級平台。Robotaxi 是爆發點,Optimus 是杠杆,能源是現金流,政治是護身符,信徒是估值錨。
我覺得可以逢低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