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龍畫了個大餅,科幻裏的機器人無處不在感覺會實現的,現在主推自動駕駛,問題是何時可以盈利,走什麽樣的路徑?TSLA現金怎麽撐起這個大餅?股價會如何?
時間上:自動駕駛,waymo 跑了5年多,還是虧損,跑的越多,虧的越多,網上說現在每年虧~2B。除了運營成本,最重要的安全問題,受限區域,政策的不確定性都會拖延贏利。TSLA效率高,整車成本低,但收費也低。每年假定虧損 ~1B?在能穩定盈利之前 (可能需要2 ~ 5年?),TSLA現金夠不夠,要不要增發?股價怎麽個漲法?
另外,人形機器人也是要燒錢的。舉個機器人應用的例子:我家從2008年用第一台掃地機器人,現在的比當時確實進步很多,可以自己清洗,人機交互,但距離理想的發條指令就讓人滿意還有很大差距。現在的人形機器人在幹家務上普及,猜想需要10 ~ 20年?。更實際的應用可能是先在在軍事,工業和一些場景受限的應用,這些有沒有推廣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