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同意,錢是要用的,特別是投資賺來的錢是要及時化掉的。長持股票,打死不賣,擁有的房產,可賣可不賣就留著給下一代,都是我曾經的想法。那天,坐在加勒比海灘上的躺椅,思考人生,突然想通了。難啊,30 年才悟到這一點。
就像投資,想通了就要做,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首先改善住,找房子自己住,不要學區房,不要靠山近海看太陽升起又落下,釣魚遊艇本來就不懂。要求很簡單,生活方便,將來老了看病方便,最好離兒子近一點,當然,房價不能超出我的支付能力。然後就是處理手中的投資房,賣掉,毫不猶豫,以後房價漲,我不在了,或老了。孩子有自己的投資生活方式,誌不在此,何必徒留煩惱給他們。交稅,那就交吧,如何省稅?那是會計師的專長,目前的節奏是一年之內不要同時賣二個。
股市裏的錢,隨時準備掏出來用。好不容易看中一套公寓,準備買。為了有競爭力,要全現金,那就賣股票吧,以後賺得少一點就是,何況股海如東海,股價波浪起伏,見好就賣。
住大樓要交管理費,大樓管理費包含大約這些費用,大樓人工,保險,地稅,大樓本身的銀行貸款月付等等,每月3500元。一開始隊友不同意:不吃不喝,出去旅遊還不住,每月也是3500,還要考慮每年平均3-5%的增加。我問,多少錢是你的極限,她講2500吧。我的理由是這樣的,每月超出你的預算1000元,每年1萬2千,10 年12 萬。我們現在就拿出12萬到15萬,放在單獨賬戶買國債,會影響我們生活嗎?我們的SS退休金每年都會漲,增加的部分就當管理費漲價,就全貢獻給大樓,我們生活會有不便嗎?像我們這些被稱為老留的群體,拿出20萬應付將來10年的生活,得到的回報是住一幢高大上的房子,太合算了。
就像童話裏講的,我們從此過上幸福生活,3500的管理費當然比2500 的好,可惜思維還是有局限,Park Avenue上的公寓,我們實際也能負擔,就是認為不值得,有點後悔。1800 平方呎的當然比1500 的要舒服,戴白手套的為你拉門,當然比一般門衛要神氣。
心靈雞湯就不端上來了,希望大家幸福。
忍不住還是要吧燉好的鳳凰雞湯拿出來,盡量住的好一點,大一點,高尚一點。看看全世界的富人,向他們靠攏,有點庸俗,但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