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mo和特斯拉在自動駕駛領域雖然都是行業領先者,但它們的技術路徑和商業模式截然不同。Waymo依賴高精地圖,也就是說它隻能在已經提前做過精密掃描和建圖的地區運行,比如鳳凰城、舊金山和奧斯汀的部分街區。這種依賴導致其擴展速度很慢,進入一個新城市前需要大量人工標注和傳感器采集工作,成本非常高。
此外,Waymo的硬件成本也很高。它的車配備了LIDAR、雷達、攝像頭和高性能計算設備,每輛車的傳感器成本可能高達數萬美元,因此不具備大規模推廣的經濟性。更重要的是,Waymo的自動駕駛係統目前隻服務於出租車業務,它更像是一個封閉的出租車平台,而不是麵向大眾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相比之下,特斯拉選擇了完全不同的路線。它依靠的是攝像頭和自研AI係統,不使用高精地圖,希望通過模擬人類視覺的方式實現自動駕駛。這種方式更接近人類司機,也讓特斯拉的FSD係統具備“泛化能力”,不局限於特定區域,理論上可以在任何地方運行。
由於硬件成本低,而且全球已經有數百萬輛特斯拉上路,不斷為其係統提供真實世界數據,特斯拉的自動駕駛係統具有極強的可擴展性。雖然現在FSD還未完全實現L4級別自動駕駛,但它的目標是先覆蓋所有消費者車主,然後再推出Robotaxi網絡,實現個人用車和共享出行的雙重變現。
總結來說,Waymo在特定區域內的自動駕駛水平可能更高,安全性也更成熟,但它的成本高、擴展慢、使用範圍有限。而特斯拉雖然在技術成熟度上還有差距,但其路線更加靈活、可擴展,目標是用低成本實現全球規模化的真正自動駕駛。能否成功,將取決於其AI係統能否實現對現實世界足夠的理解和反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