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階層總是數著錢花的。回過頭來看,過去五年,兩老做了不少事:給農村老家xdjm因為COVID支援了3萬,上海父母支援了2萬(後來領導回去帶的cash和支票哥嫂一律拒收,隻同意和接受我們放棄繼承父母房產的提議);給老二還清了大學學貸和支援了每年放進Roth IRA的錢;給老大買房買家具前後提供了將近相當於房價10%的支援;給老二讀研究生提供了五萬的無息學貸(估計不會讓他還啦)。。。正說兩個孩子到去年底在支援他們的數量上拉平了呢,沒想到年底老大又丟了工作,兩老趕緊停了別的計劃和安排,先顧她這裏的房貸,半年累積到gift-limit, 月底會交給她。
其實博士後工資不高,領導學化學,更難有高薪。我們從2002年拿到綠卡開始真正的“投資理財”,那時候已經接近40歲了。而這之前在美國的幾年存的錢僅僅夠買自住房的down-payment。那時候要照顧的事情多,上有老(每年要寄錢回去)下有小,每分錢都要數著花,但還是擠出來一點點錢放IRA和退休賬戶。常常沒有錢放滿賬戶的limit, 但一直堅持著,等到了報稅的時候數著銀行戶頭的錢來放前一年的IRA。這些錢一股腦兒投進了股市。過慣了節省日子的好處就是,等孩子們大學一畢業不用交學費的時候,哇,這麽多錢可以隨便花了。。。
昨晚給領導說:後年退休的話,我們自己存的退休賬戶有望達到兩老工資的12倍。這個12倍,如果以後每年漲7%,其中3%用來對付通貨膨脹,4%拿出來用,就相當於兩老工資的一半(12*4%=48%),加上兩老自己的退休金有現在工資的一半,這樣,退休前後的收入就差不多了,現在能做的事情退休後還可以做。另外,我傾向退休後留在這裏,生活消費低,朋友也多,我們也習慣了目前的生活,唯一想改變的是換一個新點(五年以內)的平房(領導不太想換房子),省得為維修操心。用賣了目前自住房的錢作首付,買個5-60萬的房子還是能輕鬆承受的。對孩子和鄉下的xdjm,有能力我們就多做點,沒有能力就少一些,不是大問題。。。
一同走過艱難困苦,最大的好處就是領導對我放心。她的退休賬戶經過Fidelity辦理手續後由我來管理和投資。她常常開玩笑:你哪天真讓我簽字把我自己賣了我都不知道。。。有壓力和責任,我也不敢激進投資,而是一步一步從早年的定投大市到近幾年因接近退休而開始的保守投資,中規中矩地按照理財教科書的步驟,走向financial free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