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加拿大,就是假如在24年美國的大選中,哈裏斯戰勝了川普,並執政8年之後的美國。如果在即將開始的大選中,自由黨的卡尼獲勝,這就相當於哈裏斯在美國執政8年後,再由奧巴馬繼續執政。如果真是這樣,那麽加拿大從現在搖搖欲墜的,發達國家的國際地位,跌回到“發展中國家”,成為下一個阿根廷或南非,就指日可待了。這二個國家曾經都是發達國家,但後來都由於左派政府的騷操作,倒退成了發展中國家。
“低碳”和“淨零排放”對於卡尼來說,絕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愛好,或關注點。而是他在自己的書中,所反複強調的堅定的信念,與自己之前日常工作所圍繞的核心。 現在,為了競選,卡尼竟然違背自己長久以來所奉行的理念,暫停了加拿大的碳稅。這其實並不應該是一件,讓在過去幾年中,因碳稅而背上沉重負擔的,加拿大人感到高興的事。因為,假如此刻做出重大讓步和犧牲的,卡尼贏得了大選,他一定會在“低碳”和“淨零排放”——這個對他來說,重要性等同於,甚至超出宗教信條的方麵,替自己加倍的找補回來。那時,手握加拿大政府權力的他,能夠在“低碳”方麵所能做的工作,將要比聯合國氣候特使和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副主席多的多!
但卡尼的真正可怕之處,其實還不在於他對於減少碳排放的執著。而是在於他看待經濟、社會和政府的方式。通過我們上麵總結出的,卡尼在這本書中,認為要進行的五點重要工作可以看出,在卡尼看來,大眾的價值觀、他們對於各種事務的價值評估、一個社會乃至全世界的金融、經濟體係的運行,都可以像一台機器那樣,被其設計者隨意改動,以使得這台機器能夠按照“最優的”方式運行,並產生預期的效果。
在《致命的自負》一書中,哈耶克將類似卡尼這樣,試圖用理性規劃,來設計一個社會和經濟體,運行方式和效果的思維習慣,稱為“工程師心態”。他們迷信和誇大,人類和自己的理性能力,認為可以用教育、控製、設計、規劃,來實現既定的社會目標。但在現實中,凡是抱持這樣心態和思維習慣的社會管理者,一定會為其所在的社會,帶來災難。前蘇聯和曆史上每一個,實行過“計劃經濟”的社會的結局,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在坎尼看來,政府是社會目標的製定者,社會資源和價值的組織者和評估者,以及教育和引導大眾去實現社會目標的,教育者和宣傳者。這種對於政府角色的理解,與林肯所說的,一個“正當”的政府,應當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完全是南轅北轍。 在林肯看來,政府是人民為了實現其自身的目標而存在,而不是反過來由政府告訴人民,應該實現哪些目標; 人民是主,政府是次,政府隸屬於人民,而不是政府擁有人民,並將其看是看作是,實現政府自己所定義目標的工具;政府必須受到人民的監督,而不是要由政府來教育和引導人民,如何才能更有“集體主義精神”和“責任感”。
在即將到來的加拿大大選中,如果被愛國和仇美情緒衝昏了頭的加拿大人,真的讓滿腦子“計劃”和“管控”思想的,卡尼成為了下屆總理,那麽他們就配得上,卡尼將會造成的,加拿大自由和繁榮的進一步流逝。
所以,在本次大選中,究竟應該投票給誰——答案其實已經一目了然了。博勵治手裏捧的“經”起碼是“正經”,他勝選後嘴裏能念出“正經”的幾率,當然會遠遠大於,此刻連手裏捧的“經”是都是一本本的“歪經”的卡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