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製造業的轉移開始於朝鮮戰爭,為了支持戰爭,美國開始在日本生產戰爭所需要的許多物質,到了七十年代,從家用電器到汽車,日本儼然一躍變成了製造王國,成全了索尼,日曆,鬆下,豐田,本田,三菱等等眾多的made in Japan日本品牌。因為搶了美國工人的飯碗,美國開始通過關稅,政治等等措施對日本施壓,但是除了少量的利潤很高的工廠回流美國外(如汽車裝配廠),大部分工廠都轉移到了韓國,台灣,香港,新加坡等地,成全了後來的所謂亞洲四小龍,三十年前筆者剛到美國,當時的Kmart(相當於現在的Walmart)裏的各種商品,基本上都是來自於韓國,台灣。後來隨著亞洲四小龍製造成本的增加,加之美國的壓力和中國的開放,這些國家的製造業又開始往中國轉移,在中國製造的高峰時期,Walmart貨架子上的商品有80%產自中國。大概從十五年前,隨著中國製造成本的曾加和美國的壓力,大量的勞動力密集的產品的製造又開始往東南亞,南亞和墨西哥轉移,成就了現在的墨西哥,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孟加拉,甚至印度的製造業。美國對中國在貿易上施加壓力並不是新鮮事,當年溫家寶訪問美國時,其重要的議題之一就是要減少美中的貿易逆差,不過當時中美關係還處在蜜月期,美國的壓力比較溫和而已。從美國製造業轉移的曆史上看,除了少數利潤很高的工業之外,川普的關稅政策,不可能讓製造業回流美國,更有可能的是促成全球製造業的再一次大轉移,實際上中國的製造業從十幾年前就已經開始往非洲轉移,據一個埃塞俄比亞的朋友講,近十年中國在埃塞俄比亞的投資呈爆炸式增長,他說每年回去都是一番新模樣。所以川普的關稅政策雖然會使中美的貿易逆差減少,但是替代的不是製造業回流美國,而是美國與新的製造業國家的貿易赤字,美國與中國的貿易赤字變成了美國與埃塞俄比亞的貿易赤字,等等。曆史的經驗值得注意,美國與新興製造業國家的貿易赤字並不一定比與老的製造業國家的貿易赤字好,因為這些新興國家往往是小國,消費能力有限,他們對美國的大宗產品(比如農產品),飛機,高科技等等沒有胃口,比如埃塞俄比亞,因其國土麵積和人口數量,不可能大量購買美國飛機和農產品(穀物和肉類),所以美國到時候必定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從二戰之後的美國製造業轉移的曆史上看,增加關稅,不可能讓製造業回流。幾個月之前,看到一個黃奇帆的視頻,黃談到了中國高層對川普,乃至今後各屆美國政府的預判,覺得這一次中國政府的預判相當現實,沒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不誇不貶,對中國的現狀和自身的優勢也有很實實在在的評估。中國高層認為對於美國而言,中國的最大優勢就是中國的龐大的成熟的市場。全球有三大市場,美國,歐盟和中國。因為其內部的複雜的關係,歐盟比起中國要難對付的多,川普已經多次發過牢騷,他說經常對付朋友比敵人還難得多。美國的強項是農產品,高科技,飛機,重型機械,金融服務,醫療設備等等利潤很高的產品和服務,而中國正是這個星球上,除美國之外,對這些產品和服務的最大的市場,比其他可能幾十個國家加起來都大。從哪裏進口農產品,中國有其他的選擇,但是美國農產品出口卻沒有多少選擇,這個地球上沒有哪一個國家有中國那麽大的市場,所以中美貿易是不對稱的,光簡單地強調貿易平衡是行不通的。說到底,美國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資本的本質就是追求最大的利潤,當年很多製造業發源於美國,為了最求最大的利潤,這些製造業走出國門,上天入地的追尋最大利潤,牆內種樹,牆外開花,這種事見慣不驚,我們現在的很多食物都是最先由印第安人在中南美洲馴化的,後來這些莊稼走出中南美洲,在其他地區找到了最適合的生長地。除非美國有一天變成了社會主義國家,從整體上講製造業不可能回流美國。
從全球製造業轉移的曆史,看川普關稅政策的成敗
所有跟帖:
•
中國所謂的大市場,就是一個龐氏騙局。外資想在中國市場上想賺錢,早晚被吃得骨頭都不見
-ClearCase-
♂
(0 bytes)
()
04/05/2025 postreply
07:39:00
•
中國企業自己認為中國市場大有利可圖嗎?
-寶尊彝-
♂
(63 bytes)
()
04/05/2025 postreply
08:06:49
•
最值錢的東西,技術,讓別人偷走了。
-QinHwang-
♂
(0 bytes)
()
04/05/2025 postreply
07:42:33
•
在中國建廠的時候就應該想到技術外流了
-Feifei_11-
♂
(0 bytes)
()
04/05/2025 postreply
07:59:30
•
高端製造業必須回歸(芯片,航空,機器人,等等)。但不是現在這種一刀切的做法
-三心三意-
♂
(0 bytes)
()
04/05/2025 postreply
07:43:29
•
again, 接下來幾個星期我估計川普肯定要收回一些離譜的做法
-三心三意-
♂
(0 bytes)
()
04/05/2025 postreply
07:46:42
•
造船、鋼鐵都應該自主
-Feifei_11-
♂
(51 bytes)
()
04/05/2025 postreply
07:47:21
•
已經要求建造船廠了。他也阻止日本買美國鋼鐵公司了,保住了美國鋼鐵,已經在做很多事了
-成功的小猴子-
♀
(0 bytes)
()
04/05/2025 postreply
07:51:29
•
我沒全盤否認他的政策,但是瑕疵太大,一刀切不行,完全是個不成熟的想法,一拍腦門就出爐了
-Feifei_11-
♂
(0 bytes)
()
04/05/2025 postreply
07:55:16
•
應該立法阻止high tech 大公司 outsource員工,這也是回歸的一部份,不相信美國人比印度人,墨西哥人還笨
-CastlePines-
♀
(0 bytes)
()
04/05/2025 postreply
09:08:18
•
不是笨,是成本太高。
-justbuy168-
♂
(0 bytes)
()
04/05/2025 postreply
09:34:00
•
製造業回歸就是騙選票的. 看看工會居然支持關稅戰就清楚了. 工會搞垮美國汽車工業, 現在要把全美拖下水
-mobius-
♂
(0 bytes)
()
04/05/2025 postreply
07:54:45
•
他可不敢惹工會,工會才是大毒瘤
-Feifei_11-
♂
(0 bytes)
()
04/05/2025 postreply
07:56:14
•
美國工會賺更多錢,當然支持. 加拿大汽車工會目前已經裁了6000. 這隻是開胃菜
-Hongmei20-
♂
(0 bytes)
()
04/05/2025 postreply
07:59:28
•
工會沒有啥好作用,對立勞工和企業主關係,逼迫企業主把企業遷往國外.
-CastlePines-
♀
(0 bytes)
()
04/05/2025 postreply
09:14:33
•
六分之一的人口,2%的市場,誰要誰拿去
-janeice60-
♂
(0 bytes)
()
04/05/2025 postreply
07:57:40
•
當然如果美國開放高科技軍工產品出口,有幾年市場占略低於50%,然後市場占有率0%,輸二次
-janeice60-
♂
(0 bytes)
()
04/05/2025 postreply
08:00:14
•
不分段落,無法閱讀,skip
-nancyjin5391-
♂
(0 bytes)
()
04/05/2025 postreply
08:41:27
•
中國需要農產品。 它從巴西買, 巴西從美國買然後倒手給中國。 再加上美國會從關稅收入中補貼農民, 美國農民問題不大。
-royalflush-
♂
(0 bytes)
()
04/05/2025 postreply
10:34:00
•
應該是Peter Thiel 和其它tech大佬算的經濟帳,給出的主意吧?
-龍灣故事會-
♀
(197 bytes)
()
04/06/2025 postreply
00: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