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的循環其實很簡單。
不同司法轄區之間的貿易,就是商品和服務的交換。有的國家有盈餘(順差),必然要對應其他國家的虧損(逆差)。
在金本位的時候,逆差國要付給順差國黃金,過去的金融曆史經常出現黃金船在曼哈頓入港的描寫。 如果一個國家的黃金Run Out了,貿易就中止了。曆史上出現過法國擠兌英格蘭銀行,就是因為算準英國的黃金要Run Out了。
戰後的秩序,尤其是尼克鬆Shock以後, FIAT金融體係取代了黃金。 美元成為全球貿易交易貨幣,逆差國可以用各種方法弄到美元來Settle。 有的就是找美國的銀行借, 美國自己是逆差就印美元。
問題是那些貿易順差國拿著盈餘的美元幹啥呢(比如中國, 出口金額辣麽大,進口的需求也不高)?大部分就是通過購買美國的資產(美國國債是一大部分)把美元又循環回了美國。
美國經常吹噓自己的資本市場多麽Deep和Broad,可不是嘛!因為有這種需求,美國的貿易逆差,需要資產來找平。 說穿了就是賣國。美國有資源有土地有資產, 這些被華爾街做成證劵,都可以在證劵市場上交易。
這種逆差時間長了, 外國人在美國擁有多少資產?根據我的了解, 是24萬億。
美國在海外有資產嗎?那當然也有, 就是不好算。現在有的數據,反正是美國在海外的資產產生的收益不足以抵消它欠的外債的利息。
川普這個總統,我雖然看不上眼,但是他想幹的事情我覺得也是有道理的。 貿易逆差造成的多印出來的美元最終進入了美國的資本市場, 資本家受益,勞動者受損,這個局麵他要逆轉!
用高關稅扭轉這個局麵,第一意味著繼續進入美國資本市場的美元要變少;第二意味著現有的24萬億外國資本可能撤出美國。 貿易的減少,意味著每個國家都需要自我建設,也需要錢。
從這個立場去看, 美國資產價格下降,而處於資本結構最上端,就是風險最高的股本,是最先被衝擊的。
簡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