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認知。人類隻會生產自己需要的東西。也就是說:我種一顆麥,是因為我要吃這顆麥,如果不吃,我就不會去種它。這是很淺顯的道理。我們在社會中,可以看到無論是汽車,電腦,衣服,還是其他商品,都是不能存的。你能說我一件衣服生產出來,存它個十年再賣嗎?車停在那裏,分分鍾都在貶值,停一周不開,基本就要檢修了。可是為什麽錢可以存呢?顯然是不合理的。錢的背後就是這些商品,如果一個社會人人都存錢,就必定商品賣不掉,就必然會造就嚴重通縮。中國前麵三十年人人都能存錢,根本原因是美國大量的進口。但隻要美國一打貿易戰,中國經濟就立刻崩潰。這就是今天大家看到的現象——70%的商店都關了門。
所以,在一個正常社會中,如果你的收入是社會收入的平均數,那麽你肯定是存不下錢來的。這是一個經濟學的常識,也是一條基本認知。我在我很年輕的時候,就深刻領悟到了這一點。那麽怎麽樣才能存錢?你得耍賴。這一點在北美特別容易實現。我來加拿大後,半年就找到了專業工作,二十五年前,年薪六萬,不低了。但是我的破自行車,我騎了整整三年。我那個260刀月租的小房間,我住了整整三年。當所有的人都對你說:車是必需品的時候,我對他們豎起中指說:我不相信!直到三年後,我把太太接來,我們才開始和別人合租公寓,過起了留學生般的“正常生活”。
在這個三年裏,我攢下了八萬刀。靠者這八萬刀加上工資,我支撐了太太三年的大學,並且付了第一套房子的首付款。我在二十年後的複盤中,感覺這八萬刀可以說是奠定了我一生的財富基礎。如果沒有這八萬刀,我就買不起第一套房,就趕不上後麵房價大漲的曆史性機遇,一生可能就此改寫。
所以,如果你想攢錢。或者,你的收入要遠遠高於社會的平均收入。就好像矽穀程序員們。有一次,一個朋友抱怨說:現在隻有碼農們洋洋得意。我立刻反問,這個世界,是不是有什麽人在阻止你當碼農?他啞口無言。是啊,你不願意花時間,脫掉一層皮去改行,你隻會抱怨,你難道會發財?
所以我奉獻給大家的第一條認知,就是你想有你的野望,你想過和別人不一樣的生活,那麽要麽你極度努力,一天隻睡四小時(之前我參加一場碼農麵試前,的確有連續一個月每天隻睡四小時拚命複習的經曆)。要麽你極度克扣自己,花比別人少得多得多的錢。要不你有一個好爸爸。除此之外,別無他法。美國是全世界最容易攢錢的地方。因為在中國,作為底層,哪怕你克扣自己,每天隻吃一頓飯,你也存不下幾個錢。在美國,你隻要不開車,騎自行車,吃雞肉別吃牛肉基本上就可以了。這麽容易實現目標的地方,你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