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財年第四季度(2025年2月26日報告)
預期回顧: 分析師預計收入在 377.2億至381.5億美元 之間,每股收益(EPS)約為 0.84至0.85美元,英偉達自己的指導為 375億美元(±2%)。
英偉達能否超出預期並擊敗盈利?
-
曆史表現: 英偉達一再超出預期。在2025財年第三季度,他們報告收入為 351億美元(預期為325億美元),EPS為 0.81美元(預期為0.74美元),收入超出預期9-10%。過去四個季度,超出幅度在8-20%之間,主要是數據中心需求被低估。
-
數據中心實力: 該部門在第三季度達到 308億美元(同比增長112%),是關鍵驅動力。對Hopper H200 GPU和早期Blackwell出貨(第四季度開始)的需求可能將收入推高至 380億美元以上。分析師指出,來自AWS、穀歌和微軟等超大規模客戶的AI需求“難以滿足”,訂單據報道已排滿至2025年中。
-
Blackwell早期影響: 英偉達確認Blackwell已全麵投產,第四季度將有部分收入貢獻。如果出貨量超過最初的保守預測(例如10億至20億美元,而非最低基線),這可能會提升總收入。
-
上升風險:
-
下行風險:
可能性: 我估計英偉達有 80%的機會 超出第四季度預期,可能實現 390億至400億美元 的收入和 0.88至0.90美元 的EPS。他們習慣於低調承諾、高效交付,加上AI順風,支撐了這一點。財報後股價通常上漲5-15%,市場已為上漲做好準備。
2026財年第一季度(2025年5月報告)
預期回顧: 初步展望表明收入在 400億至420億美元 之間,EPS接近 0.90至1.00美元,待第四季度指導確認。
英偉達能否超出預期並擊敗盈利?
-
Blackwell加速: 2026財年第一季度是Blackwell應該顯著擴大的時期。英偉達表示,到2026財年,需求“遠超供應”,超大規模客戶和新興AI領域(例如主權AI)對芯片的需求旺盛。如果到4月生產超過台積電預計的每月4萬至5萬單位,收入可能達到 430億至450億美元。
-
AI勢頭: 數據中心增長(第三季度同比增長112%)沒有立即放緩跡象。第一季度可能比2025財年第一季度的260億美元實現 80-90%的同比增長,特別是如果Blackwell的ASP比Hopper高出一倍(傳聞每單位3萬至4萬美元)。
-
催化劑:
-
風險:
-
供應限製:Blackwell複雜的設計(1410億個晶體管)可能推遲全麵交付。
-
宏觀因素:如果超大規模客戶暫停AI資本支出(當前趨勢下不太可能),增長可能不及預期。
-
更難的比較基數:2025財年第一季度的260億美元設定了更高的門檻,可能限製超出幅度。
可能性: 我認為有 70%的機會 超出2026財年第一季度預期,收入可能達到 430億至440億美元,EPS接近 1.05至1.10美元。超出潛力取決於Blackwell的執行,但英偉達的運營卓越和市場主導地位使其可信。
總體評估
我的看法: 英偉達超出預期的能力源於其在AI熱潮中的無可匹敵地位。對於第四季度,我相信他們會超出—— 395億美元收入和0.90美元EPS 是一個現實的“超出”情景。對於2026財年第一季度,如果Blackwell順利推進, 430億美元收入和1.05美元EPS 是可及的。他們最大的挑戰不是需求,而是供應,至今他們應對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