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ising Tide of Color: The Threat Against White World-Supremacy 》,這是一本1920年出版的書,從標題可以看出, 這是一本談論種族和地緣政治的書。 作者預見到了有色人種的興起,導致白人至上和殖民主義的衰敗。 為了對付這樣一種挑戰,保持白人的優越性,作者呼籲采取種族隔離,限製非白人移民到白人為主的國家等措施。
當時亞洲的日本興起了,它在1905年戰勝了俄國,成為黃種人第一次打敗白種人的戰例。其中有幾頁談到當時的中國:
沒人能否認中國人的非凡的經濟效益。 在中國人滿為患,在人口達到生存極限的土地上有著長期的殘酷淘汰製度(Winnowed by ages of grim elimination, 也就是如今的" 卷")。 在最嚴峻的經濟壓力下,中國人是唯一能夠生存下來的人種。 在國內, 普通中國人的一生幾乎都生活在饑餓的邊緣。 當移民到其它更寬鬆的環境的國家時,中國人的工作能力展現出了驚人的競爭力。
伍廷芳(清末民初外交家、法學家)說: 中國人作為全能的勞力, 能輕鬆輕鬆超越(easily outdistance, 也就是如今的"碾壓")其它競爭者。 他們勤勞、智慧、守秩序、有韌性。 在任何地方,能承受超時的工作,為的就是幾碗米飯。
這些看法,得到多數外國觀察者的認同。
一位學者認為: 中國人跟猶太人一樣能隨機應變,可以在西藏高原生存,也可以在炎熱的新加坡生存,比猶太人具有更多的才藝。 能做勞力,能當兵, 也能成為東方最厲害的商人。 他們輝煌的未來甚至不需要天才的出現。
另一位學者說: 幾億人千百年來一直勤勞節儉,生活在比我們的勞動人民死亡還要痛苦的條件下。 換言之, 他們心甘情願地拚盡全力,隻為換取簡單的生活權利(privilege of life)。
中國人不僅僅與其它種族比較,有的經濟優勢。 即使在黃種人種,也是佼佼者。 每次中日經濟競爭,中國人都能輕鬆獲勝。
這一點拿破侖也同樣看出,認為中國有巨大地潛力,而當下暫時隻是一頭"sleeping lion"。
一百年後的今天,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有了極大的改善。 但是這並沒有改變上述所描述的中國人的其它特征: 勤勞、智慧、應變、有韌性。 為此而形成的生產能力,令世界上所有其它國家感到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