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來本壇的大約知道我的一些背景,不止一位是彼此認識的朋友。
出生在50年代,文革結束正好20歲,沒有下過鄉,但當過工人,1978年上大學,10年後出國,讀書,定居,工作,交稅,投資,疫情開始正好順勢退休。
簡單講一下投資股市的經曆。很早就開始買股票,記得最開始都是個股,有Intel,迪斯尼等。目的很明確,也知道買股發大財的機會極小,因為本金不多,每年工資就那麽幾萬元,交稅加日常開銷,剩下不多,又不能貸款買股票。中國人喜歡講第一桶金,實際大多數人都是慢慢積累財產,我的第一筆較大規模的收入是賣掉出租房,扣去貸款和自己付出的,大約賺了10萬元。為何要賣,孩子被錄取非常好的大學,學雜費當時第一年就要4萬5。
因為自認股票發財難,發大財概率太小,根據實際情況,投資以房產為主,不買房子口袋裏有餘錢時,就買指數股,時間不定,數額也不定。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退休了。出租房慢慢脫手,拿到錢,一半買指數股,如何定投另文講,我基本鎖定3個,道指,納指,SP。另一半錢,也是定投,隻買4周的政府債券,分幾次買,自動滾翻,現在每周有幾個到期,隻提利息,本金不提出。
收益在5%以上,但債券利率今年跌,現在是4.7%左右。
定投對我來講比較容易,就是每周買一些債券。
不做建議,每人情況不同,這隻是我的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