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個標題梗:)
看了樓下矽穀馬工的2000年投1米到SP500然後每年提取4%的回測,結論是錢越拿越少。我後麵跟帖說每年提取4%是對應固定收益項目而來的,固定提取不適合移動收益項目比如SP500。
先講點老黃曆,4%固定提取的概念源於年金,二三十年前年金流行的時候國債或者高分紅股票組合收益相當高,基本上保證每年收益在6%左右,4%發給投資人,2%差不多是維持和推銷年金的各種費用。因為收益是固定的,不管股市漲跌,每年發固定的4%也不會吃掉本金。
而現在我們流行定投的SP500,收益率是不固定的,有的年份相當高有的年份虧得相當多,這時候用固定收益的思維來提取就有點不合適了。
就好比我們去玩打靶遊戲,4%是個固定靶子,曾經我們是在固定的60碼外射擊它,當我們把瞄準鏡設置到60碼的時候擊中靶子是百發百中的。玩了幾年我們說不玩狙擊位了,我們打遊擊吧,理論顯示遊擊戰咱們沒有瞄準鏡的破槍都能打到靶子。但是打遊擊位有個巨大的問題就是射程不固定,大部分時間遠低於60碼,但有時候遠高於60碼,這個時候如果還想百發百中擊中靶子其實就有兩個選擇:1)限製遊擊位在50-60碼之間,2)讓靶子跟著射擊位移動,保持射擊距離在60碼。
1的做法就是給投資買保護,因為保護是有成本的,死皮大漲的時候成本抵消了收益。好處就是雖然有偏差但是能保證擊中靶子。
2的做法是提取的%跟著收益率調整,比方說死皮過去30年的平均收益率是10%,每年提取出的錢是收益率的40%,等於平均每年4%。但是這個40%的收益率提取是移動的,第二年死皮跌20%,提取的錢就變成-20% x 40%=-8%。假設第二年開始時本金有1米,跌了20%,年底變80萬了,我們要放8萬回死皮本金裏才是正確做法,相當於抄底了。
這個概念就是固定收入對應固定支出,可變收入對應可變支出,互換容易出問題。那個貼子下有人說買房產做開銷其實也是用固定收入(現金流)來應付固定支出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