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的炒股指的是短期內的買進賣出賺差價,這裏有一個關鍵詞是短期。我大學畢業以後先在一家外資投資銀行駐上海的分部工作了一年半,因為工作關係,有一段時間接觸了機構炒股和第一批在中國證券市場靠炒股炒期貨發大財的人 (也就是電視劇 "繁花" 裏描述的那批人)。這裏我說一下我對短期炒股的所見所聞和思考。
首先,短期炒股可以發財嗎?根據我的所見所聞,是可以的。如果炒股不賺錢,機構也不會參與。直接參與短期股票交易的機構就包括投行的交易部門,對衝基金和專門的交易公司。例如,Jane Street 和 Hudson River 就是兩家規模很大的短炒股票的公司,他們做的是高頻股票交易,絕大部分股票是持有不到幾分鍾就賣掉了。這兩家公司都不是上市公司,所以他們的財報不是公開的,很難查到他們的利潤率,但是,從他們的員工的極高的收入就可以看出高頻交易機構的賺錢能力有多強。
但是,這種短炒股票的模式不適合絕大部分的散戶。雖然會有個別有膽有識的散戶靠不斷短炒長期回報率超過指數,但是這樣的牛人是極少數。我三十年前接觸到的在中國證券市場發大財的散戶都不是靠股票技術分析賺的錢,說的直接一點,中國證券市場在剛剛起步的時候,各方麵都不夠完善,有很多漏洞。三十年過去了,這批人中的大部分後來都沒有在中國股市重複輝煌,能夠保住勝利果實就算很幸運的了。散戶沒有機構的各種資源,包括資金,交易係統,數據和信息。真正的職業炒股人是非常辛苦的,每天需要看大量的財經資訊和市場數據,根據技術麵和基本麵的大量信息作出交易的決定。說實話,我非常佩服靠炒股為生的職業炒股人,因為這份工作難度極高,對一個人的知識麵,分析能力,反應能力,判斷能力和心理承受力都有極高的要求,絕對不是一般人可以勝任的。
有一些散戶不相信短炒很難致富。例如,若幹年以前,有人把我拉進一個微信炒股群,群主自稱是炒股專家,開了很多個微信群,每天在群裏分享他的操作。他的操作基本以賣 put 居多,而且行權價很低,在牛市上升期,賣行權價很低的 put 隻是賺到了權利金,但卻錯過了大漲,這是一種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操作。我不知道為什麽有人會開這麽多微信群每天公布操作,我從來沒有跟單,現在已經很少看微信群了,我也不想無端猜測這些帶人炒股群的動機。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對於大部分散戶來說,最好的投股 (注意是投股,不是炒股) 的辦法包括以下3點。
1,定投指數。這個在投壇已經是老生常談,我就不多說了。
2,在大盤大跌的時候以大資金逐步買入指數基金。我以前寫過一篇關於看什麽指標可以大資金投入,這裏也不多說了。舉一個最近的例子,7月底8月初的時候因為日元套利交易引起的回調導致 QQQ 逼近 200日移動平均線,當時大資金買入的話,現在已經有 13% 左右的升值了。一年中總會出現一兩次這樣的機會,不必每天為了賺一點生活費緊盯著股市出出進進,一年抓住一兩次機會就可以了。
3,長期追蹤幾個基本麵很好的公司,在大跌的時候以大資金勇敢買入。這些公司往往是行業龍頭,長期投資回報率超過指數基金,如果在下跌的時候買入的話,長期的回報率非常可觀。例如,去年年初的時候不知什麽原因,大科技股票被殺跌,當時蘋果跌到 $120, 微軟跌到 $220 附近,如果當時大批買入的話,現在已經接近翻倍了。再舉一個最近的例子,7月底8月初的那次回調,英偉達跌到 $100 以下,當時如果加倉的話,現在也已經有 40% 左右的漲幅了。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