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質疑這是電影或者王醫生本人成長經曆的一個不合邏輯的地方,想當醫生,卻不去上醫學院。
正好看到城頭的文章,這一段提到:
“在混亂和慌忙中恢複的中國高考,第一年錄取率隻有4.8%。
為了把這不多的人才集中起來,當年招生辦法中規定:錄取學生時,重點院校有資格先挑。不管他們第一誌願填的是啥。
大包幹發源地安徽鳳陽的一位考生,原本想著讀師範不要錢,第一誌願填了安徽師範學院,結果卻被第二誌願的北大錄取了,讀了法律係。
這位考生姓李,後來當過俺河南的省長。”
其實王醫生自己也回憶過,當時報了幾個當地的醫學院,但最後卻被中科大挑走了。這裏抄一段:
一個漢字仿佛都在書寫我的未來。“王明旭,你已被中國科技大學錄取,專業是分析化學。”
我和媽媽歡聲尖叫起來。我的小弟弟也咯咯地笑著,鼓掌慶祝。
我停頓了一下。“但中國科技大學在哪裏?”我根本沒有申請過那所學校;事實上,我甚至從未聽說過它。在全國高考那天,我隻填報了三所醫學院作為我的誌願,包括我父母工作的那所學校,以及我兩年前非法上課的那所學校。我夢想成為一名醫生;這一直是我的心願。我後來才知道,經過十年的停滯後,1977年的中國大學錄取製度混亂無章,大部分學生的個人選擇都被置之不理。取而代之的是,頂尖大學可以優先挑選各省高分學生。
我家認識的親朋中也有報了當地學校,結果成績突出,被全國重點院校錄取的。
中國很多事情要按組織安排,我家有親戚是五十年代大學生,本來畢業在中科院幹得挺好的,結果那時候有別的大學要擴建成立新係,組織上就把他調過去了,關鍵是幹得不是他原來熱愛的本行,後來晚年說起來也是不無遺憾,一輩子沒有能做自己真正喜歡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