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智頡居士有關他的曲折人生, 很有同感,有些地方和他相似。但理財的能力遠遠不及他。也和大家分享一下。避免誤解,換了馬甲。
0歲:出生在一個貧困縣城
16 歲: 初中畢業考上初中中專
19歲:中專畢業工作
23歲:上成人高中夜校(報考成人大專或大學要求有高中畢業證)(邊工作邊學習)
25歲:函授成人大專學習,兩年後拿到大專學曆證書 (邊工作邊學習)
28歲:考入專科升本科的成人大學(全脫產兩年)
30歲:拿到本科學曆回原單位工作
32歲:到美國讀研究生
34歲:研究生畢業,緊接讀博士學位
38歲:博士畢業開始做博士後 (Salary: $35,000-$41,000)
41歲-45歲:大學助理教授 (Salary: $56,000-$61,000/per 12 months)
46歲-50歲:副教授和Tenure (Salary: $95,000-$110,000/per 12 months)
51歲-53歲:正教授 ($142,800-$175,000/per 12 months)
54歲-61歲:正教授 ($190,000-$265,000/per 12 months)
從62開始到退休:進入躺平狀態:正教授 ($210,000/per 9 months)
- 在國內一個研究所工作,別說別人看不起我的中專學曆,我自己都看不起我自己。邊工作邊學習,家庭和孩子幾乎沒有管過。自學英語,由於反複聽錄音帶,用壞了兩台卡式錄音機。This is VOA special English or This is BBC English broadcasting.
- 在美國大學任教,拿到Tenure 之前,吃飯,開車,睡覺都是想申請Grants 。每周工作6-7天,平均10小時。第一次給學生上課,緊張的手發抖。尤其擔心每學期結束前的學生匿名對老師的評分。30多歲到美國讀書,英文能好到那裏!在美國也沒有認真的管過家,好在有個賢內助的太太和懂事的孩子。
- 拿到大的Grants 後 (Muti-Million dollar grants),跳槽兩次,工資增加。雖然對老東家不厚道,但是大家都這樣做。
- 從現在開始到退休,進入躺拍狀態。削減科研任務,增加教學任務,拿9個月工資。寒假一個半月和暑假近3個月都是自己的時間, 另外在春季學期和秋季學期各有1個星期的假期。可以利用它們外出旅遊。
- 不急於退休,因為不做科研,也就是每周上兩次4小時的課和帶學生做畢業論文。有些教授70歲還工作呢。
- 在COVID疫情以前根本不懂投資,周圍的同事很少談論它。天天想著寫標書和論文,也根本沒有時間和經曆投資。很少看退休賬戶,也看不懂。在股市熔斷後的幾天後,剛好有一筆1萬r閑錢,經 朋友指點買了SPY。那是人生第一次炒股,但是在2022收益幾乎沒有了。
- 現在家有1.4米的錢用於退休(不包括住房)。想工作到67歲或70歲(如果健康容許),應該能夠過小康水平的退休生活。一個孩子也大了,他的起點比我要高,不需要我負擔了。我供他讀完醫學院。
- 在投壇偷偷地學習中,尤其是讀了糊塗兄, 福虎, 猛牛,牛經滄海的很多文章。把退休賬戶的基金改了SPY和QQQ相似的基金,保留了很小的債券。一並向他們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