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炒房牛人和矽穀的投資牛人

本文內容已被 [ 阿迪2000 ] 在 2023-12-14 05:11:2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哈哈,這兩天有幸進入這個論壇,看到眾多矽穀或海外投資高手的發言,非常有趣,也學到了很多。

我是文科生,高中時突然物理化學就學不會了,就轉了文科。想必海外的各位,大都是理工科出身吧。我從高二開始就佩服你們。

看到這兩天大家的討論,我也說說我認識的國內買房炒房牛人。

我之前住在上海,比矽穀居士大幾歲,身邊熟悉的朋友,也都是50歲左右的。

這批人,上世紀90年代大學畢業,留上海後,確實趕上了房地產紅利。

朋友A,老家山東,2000年左右開始買房,當時月收入大約5000元人民幣,但他平時大手大腳,首付隻能拿出幾萬,還借了老家親戚幾萬,買了上海浦東磁浮車站邊上的房子。

當時4000元左右一平米,一套100平米的房子,首付10萬可以買下。

到前幾年價格最高時,差不多12萬左右一平米,漲幅驚人。

他意識到手上有多套房才能算財產,後來又陸續買了五套房子,因為貸款壓力沉重,又賣掉一套獲利不少的房子。

目前,5套房子在手,去年疫情中最高值6000萬左右,剩餘貸款額不多。

自己住了一套,其他4套出租中,因為買得早,收益還算可以。如果以目前的房價計,收益率低得驚人。

A出生於山東農村,父母親戚對其有支持但力度不大,基本靠自己努力。記得13年左右房價曾經跌過,他當時剛買了一套,也曾經壓力山大。

朋友B,上海土著,90年代初來日本留學,發現掙錢容易,開始了瘋狂的打工生活。

她說,打一天工,相當於老爸一年工資,所以她一天都舍不得休息。

B掙了錢,寄回家,告訴父母買房就是了,因為跟那時東京的房價比,上海的房子跟不要錢一樣。

B老家離浦東機場不遠的川沙,老家拆遷分配的房子,加上她掙錢買的,總數在20套左右,有的麵積還很大。如今,她的主要收入就是房租,因為房子買的早,所以回報率還挺高。

B的資產應該是過億了,但是這半年來,上海房價開始踩踏式下跌,房子要變現,已經不太容易了。

我身邊熟悉的人,最成功的就是這兩個。多數人,也就一兩套房。甚至有前同事,夫妻倆都30多歲,工資加起來3萬多,結婚買房後每月還款也是3萬多,孩子和生活,全靠雙方老人接濟。

也有很悲慘的,我的前同事,外地人,之前在上海工作,收入不太高,買房很困難。18年轉投杭州阿裏巴巴,據說工資馬上翻倍,三萬多,找的老婆收入也差不多,兩個每個月7萬收入,就買了杭州1000多萬的房子,每月還貸款也是3萬多,一個人的工資。

兩個人都30出頭,想著未來會更好。不曾想,去年妻子被裁員,丈夫收入沒增加還略有下降,一下子,生活都成了問題。

去年疫情中,曾支招給他們,房市有好轉就趕緊出掉。結果,一年多了,還沒賣掉。再這樣下去,首付恐怕要跌掉一大部分……兩人如今感情也不好,日子太難過了。

和國內上海的朋友比,我更羨慕在美國尤其是矽穀的各位大佬。

無論是投資房產還是股票,大都取得了驕人戰績。

從論壇裏知道,很多人身家在幾千萬美元左右,居士也在千萬左右。換算成人民幣,更是不得了,一多半都是億萬富豪級別的。

不過我認為是正常的,在矽穀的各位,大多都是國內一流大學理工科出身,智商勝人一籌,善於抓住機會,加上美國良好的投資環境,成功也是必然。而且,各位都是單打獨鬥,估計很少有靠國內父母家庭支持的。

這一點尤其讓人佩服。

我老家一對夫妻前幾年在上海買房,夫妻雙方的家庭共賣掉8套房,為他們當首付款。

在美國特別是矽穀的各位,寒窗苦讀十來年,很多人從偏僻的鄉下,再從廣州上海北京等,輾轉到了美加各地,與全世界的人材競爭,也享受高度的文明和福利。我認為,這才是讀書的價值所在。

而國內包括上海的,很多人的財富其實來自於偶然,來自於運氣好。

也有一些人,可能有一身本身,但是沒有機會,還在溫飽線上掙紮。

而我最羨慕的是,在美國的各位財產是相對安全的,政府隻有通過稅收和通貨膨脹搶掉一些。

而在國內,恐怕沒人能保證他的財產是安全的,這就不用舉例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