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穀通過工薪與定投實現財務自由,是一條相對平坦的路徑。矽穀的過人之處首先在於專業實力。30歲開始工作,應該有PhD學曆。能完成terminal degree 的人已經具備了一些實力如刻苦勤奮有耐心。其次定力強大,17年定投不動搖。他自己獲得成功,也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經曆,內心深處是希望有人能受到啟發,了解一下他走過的財務自由之路。與絕大多數願意分享各自的財富路逕的貼主相同,善良。
盡管如此,矽穀的成績也有很多外部因素。首先是命,是大環境。和平年代,又處於科技創新的變現階段。其次是運,是時間窗口。我1996畢業前夕受邀到山景麵試。公司十分友好,專門安排一周以食宿以便受試人了解當地環境。恕我沒有眼光,當時完全沒有看出來矽穀的未來。如果我2006畢業,也許會有不同的觀感。就股市而言17年前入市要比27年前或者37年前入市都要更好。37年前入市的人會經曆2000年達康泡沫破滅的考驗。27年前入市的人要經曆2007年大衰退的洗禮。人不機器,如果已經積累了可觀的財富,一朝得而複失,與初次入市的人心態上會有根本性差異。再次是地點,也是風水。東岸128高科技帶早年與矽穀起點相同,今日已是雲泥之別。東岸是美國的延安,已經背負過多的曆史,而矽穀40年前則是墾荒,充滿了創造力。
矽穀的故事展示了一條財務自由的坦途,但要完全複製,還要有上述諸多外部因素配合。當然,條條大路通羅馬,要借鑒的隻是實質,總會一條合適自己的道路。說到底,真正的快樂隻能向內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