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崩、接管、破產,48小時之內,曾被視為“優等生”的矽穀銀行在一片唏噓聲中猝然倒下。
雖然在美國政府出手“兜底”後,矽穀銀行暫時恢複開門,但由它破產引發的“餘震”卻仍在持續。
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人們發現身為瑞典養老金巨頭的Alecta,分別在——
矽穀銀行投資了89億瑞典克朗(約合59億人民幣)
Signature Bank投資了32億瑞典克朗(約合21億人民幣)
第一共和銀行投資了97億瑞典克朗(約合64億人民幣)
這筆大投資,也順利讓Alecta成為了矽穀銀行第四大股東、第一共和銀行第五大股東、Signature Bank第六大股東。
而結果我們已經知道了 ,矽穀銀行在3月10日倒閉,而Signature Bank則在3月12日被關閉。
至於第一共和銀行,前邊也說過了:股價一度暴跌超76%。
瑞典有1042萬人口,有260萬的人都將資產投入到了Alecta裏,換言之,Alecta手裏握著的是25%瑞典人的“錢包”,作為「歐洲第五大企業養老金公司」的它,也被稱之為“瑞典養老金體係的基礎”。
Alecta也很懵逼啊:“我沒有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啊,咋雞蛋還是都碎了...”
最壞的結果便是——該養老基金的218億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140億元)全部血本無歸。
這波“養老金清除計劃”已完成階段性勝利,心疼瑞典人民一秒。
在矽穀銀行和Signature持股減記至零後,其在三家銀行上的損失共達到145億瑞典克朗(約合96億人民幣)。
145億瑞典克朗,對於絕大多數企業而言都不是一筆小數目,但Alecta卻表示:
咱們的財務狀態非常強勁,償付能力超過200%,這場失敗的投資不過是灑灑水啦,幾乎不會對大家產生任何影響。
不過,Alecta的CEO也站出來承認了:在美國三家銀行上押注21億美元投資是“重大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