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的銀行,一旦它的顧客對其喪失信心,開始擠兌,就是危機。如果沒有其它銀行幫忙,垮台是分分秒秒的事。曆史上這樣的事例很多,肯幫忙的銀行是哥們,趁機收購的也大有人在。
這次矽穀銀行出事的導火線是銀行要賣掉手中21 個billion的國債,損失是大約1.8 billion,對一個地區銀行,這是一個大數字。原因是銀行手中的國債,平均收益在1.79%. 在過去2年存款利率接近零的背景下,這收益不算差,蚊子肉也是肉。但最近幾個月,國債收益半年期都有5%,一大把錢放在那等到期,實在是心不甘。那為啥不把錢投到其他地方,或者放債給別人,那就不得而知了。
買國債有風險,買國債要繼續,買國債要有梯度,買國債要用自己的錢,而且最好是暫時不用的,向中國政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