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末,在巴拉巴拉去日本的大潮下,我也曾去日本學習,打工,“背死屍”。2年後,一場國內的“風波”讓我決定遠離中國,後來在美國繼續讀書,找工作,辦身份。 目前看來,有生之年會在美國度過。離開日本後,隻在15年前回國時在東京轉機時,在那住了2天(當時還在上班,行程緊湊),看了一場球賽,和幾個老朋友吃頓飯。
退休後正遇到疫情,等了3年,終於有機會重遊日本,去北海道小樽品嚐海鮮,在劄幌看冰雕,當然免不了去東京,橫濱,大阪,神戶,京都等地,三周時間,走馬觀花,這兒隻談經濟。
80 年代,日本經濟迅速發展,不再多講。後來的發展大家都知道一些,時隔30多年,回去比較一下,有些體會。
1,物價上漲幅度極其有限。就像中國的60年代和70年代,物價永遠不變,大餅3分,油條4分。在日本,當年坐地鐵,最低價大約是160元,(日元,下同),現在是200元。同期的紐約,剛來時地鐵票價1美元,現在是近3美金。物價穩定的另一麵就是工資增加幅度小,當然還沒有達到“36元萬歲”的地步,但日本人出國的人數卻是大大減少,國內消費沒問題,但一出國,這點錢就嫌少了。日本人當然有出國旅遊的,但和中國出國旅遊的人比,檔次身份不一樣,大家可以看一下,中國遊客的身份,普通工薪階層多,退休老人多。
2,旅遊去日本實在是個好地方,國外遊客,特別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用手中的人民幣可以“橫掃”日本精品店,一般商店的東西,一般的飯店的價格,都可以認為是便宜,就像當年外國遊客到中國旅遊,出手之大方,另我等眾人驚掉了下巴。朋友聚會在紐約,稍微好一點的飯店,不管是在曼哈頓或是法拉盛,平均每人大約總要100美元以上。在東京,我和朋友在比較高級的王子旅館內的餐廳聚會,平均每人100美元,不用付小費,服務還特周到。一般街頭比較好的飯店,50美金一人可以享用非常好的晚餐。中午時間緊,來碗日本豚骨拉麵,大約是6美元。一碗“陽春麵”,隻要300日元(一美元約125日元),30幾年前是200日元。
3,評論一國的生活水準,三大指標,吃住行。日本的房價幾十年低迷,朋友90年代用幾乎白送的價格買的大樓公寓房,至今未見有翻身的跡象,同期在中國,在美國買的,恐怕價格都翻了好幾倍。一位和我同時去日本,一直留下來的朋友,工程師,太太也工作,二孩子。我冒昧地問,是否已達到5%的階層,朋友憨笑點頭。他在大阪工作20年有餘,住房按美國人的標準,有點“小”。在東京大阪郊區,離市中心約半小時的車程,鐵路沿線可見到的建築,矮小陳舊的屋子比比皆是,不多的公寓大樓,大部是90年代以前的板式結構,和中國大城市郊區的房子沒法比。美國城市郊區比比皆是的社區景觀,很少看見。
慶幸啊慶幸,我在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