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聽說趙麗穎的名字,第一次看趙的劇,失望,太失望了。
=====================================
送給大家一句話。
“表演是不可以解釋的。”
表演中觀眾感受到多少就是多少。觀眾看表演是不會用顯微鏡和0.5倍速仔細看的,觀眾看劇使用的都是“一般注意力”。
演員哭了,觀眾也跟著哭;演員笑了,觀眾也跟著笑;演員一個小動作,一個眼神,就讓觀眾知道這個角色現在是傷心欲絕或者心滿意足。角色的情緒精準地傳達給觀眾,這叫本事,這叫演技。
解釋來解釋去,硬要觀眾去感受,觀眾卻仍猜來猜去、一頭霧水的表演不叫“內斂式演技”,叫“演技不到位”或者“演技不好”。內斂式表演也是要讓觀眾感受到的。
劇眼看著要播完了,女主尚未留下一個能讓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她有那麽多戲份,有那麽多機會可以演成粉絲吹一輩子、“誰再敢說趙麗穎演技不好我用這個片段甩他一臉”的“名場麵”的機會,可惜了她都沒把握住。
這可是正午的群戲啊,一個不小心就要被配角碾壓吊打。結果一部大女主戲,女主演的毫無水花,就非常尷尬。
愛與不愛,要靠表演表現,而不是靠台詞說出來。雙箭頭的感情要靠和祖母說台詞,觀眾才知道原來明蘭也喜歡小公爺;和老公的感情戲還沒開始,就表現得讓觀眾覺得好像他倆已經兩情相悅很久了;結婚之後兩集,觀眾又是靠台詞才知道,原來明蘭還沒愛上顧廷燁。
這叫私人感情摻雜在表演中,這是不專業。
說到不專業,我聽聞趙小姐以前同時拍好幾部電影和電視劇,大家都說她敬業,我覺得需要區分一下。
同時拍幾個作品,部部精品,或者至少是盡管劇爛但沒爛在自己身上,這叫敬業,這叫業務能力強;
同時拍幾個作品,但是演技卻肉眼可見地流於程式化或者難以入戲,這叫軋戲。
我也聽聞這是趙老師轉型的重要作品,用這個態度去拍也許她自己挺滿意。
請把人物邏輯捋順,請把人物情景擺清。
我舉例說一個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的點。
平寧郡主一出場,還沒有說一句台詞的時候,行走坐臥無一不雅致,無聲之中就已經讓觀眾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感受到,這個女人不好惹,這個女人又高貴又高傲。對她,讓我印象最深的一點仍然不是台詞,而是平寧郡主過生日時,在與兒子和丈夫用飯那樣溫馨輕鬆的環境下,她進餐仍用手絹掩住嘴,細嚼慢咽,溫聲細語。
盛明蘭,宮裏的嬤嬤教規矩教出來的,書香門第的貴女,結婚之後和老公聊天可以把腳搭在椅
我理解趙老師這裏可能是想表達夫妻相處的自然和不拘束,但是致命的是她已經忘記了盛明蘭這個角色本身所經曆過的家庭教育。此外,表達自然有很多種方式,比如給老公倒杯茶,或者像王大娘子就寢前一樣,一邊和老公說話一邊捋捋頭發,但絕不是把腳放在凳子上。這不僅盛明蘭做不出來,但凡有家教的女孩子都不會這樣。
這就是人物邏輯沒有捋清。
這隻是一個例子,我再舉一個例子。
很多人提到千層糕戲份。在這個戲份裏,人物邏輯和情景邏輯是怎麽樣的呢?齊衡絕食,整個人搖搖欲墜,形銷骨立。明蘭喜歡齊衡,並和他悄悄見麵。男孩子盡管因為絕食,健康出現了問題,但是他仍舊吩咐家裏的廚子,特地給女孩子帶來了女生家鄉的小吃,千層糕。
女生此時應該是又心疼又覺得心裏很甜,並且考慮到小兒女許久未見,雙方應該對這次私下羞怯且珍惜。
女孩子看到男孩子,很自然地就應該流露出對男生健康的擔心。女孩子看到千層糕,是不是第一時間就會害羞地說一句“你也吃”?趙老師有嗎?她沒有。
男孩子呢?骨子裏的教養,連牽個手都要小心翼翼地拉著袖子,對心愛的女孩子視若珍寶。看著女孩子不方便吃東西,拉著女孩在石頭上坐下,看向女孩的眼裏充滿了喜愛和深情。然後,大概是覺得女孩子太可愛了,小心翼翼地試探著伸手,摸了摸女孩子耳邊的碎發。
盡管劇集不是按照故事順序一水兒地拍下來,但是拍每場戲前,捋清故事發展到了什麽階段,前因後果如何,是不是每個演員應當做的功課?
說到底,態度問題罷了。她有沒有捋過人物邏輯?花了多少心思在人物揣摩上?如果她真的用心揣摩了,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評論裏有一位知友總結得比我好:“自然式的表演,也不是讓你做自己啊。”
我曾經真誠地喜歡過薛杉杉,盛明蘭就算了吧。我曾那樣熱愛正午的古裝劇,琅琊榜一和二我刷了三遍不止。
衝著正午去看劇,現在失望成這個樣子,可能是因為我對正午太信任,要求太高了吧。
但理智想想,說這部劇是正午的誠意之作也沒錯。畢竟正午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服化道真的精細好看,配角的戲也一個賽一個地精彩,一味抹殺這部劇可能辜負了這麽多工作人員的辛苦。
隻是這個劇讓我無論如何都特別傷心和失望的有三點:一是趙麗穎的演繹,二是張開宙對女主的表演沒有把控好,三是劇情強奸了我的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