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最後趕到石山寺都已經下午兩點半了,沒辦法,原來打算回京都吃晚飯的,那就順水推舟,逛完了石山寺日景留在原地看夜楓吧。京都寺廟辦夜楓活動的一般都采取日夜分場製,下午五點前就清場,把遊客統統轟走,工作人員利用這空檔迅速把照路的燈籠擺上,接好電源,在夜場開始前一摁按鈕,點亮探照燈,然後開大門歡迎在門口焦急等待的客人進入。
先說我為什麽晚了呢。原來我計劃早上坐火車先去美秀美術館,中午轉戰石山寺,晚上回京都再看永觀堂夜楓,可是我搭錯了火車,錯過了一小時一班到美術館的巴士,逛完了美秀,又正好錯過了一小時一班離開美術館的巴士,就越發晚了,這就叫倒黴催的都讓我趕上了。我在日本坐火車一向很小心,這是唯一坐錯車的一次,在這裏分享一下我的經驗。話說我從三條住處先坐到山科站轉火車,在車站跟站務人員問清楚了,去草津米原方麵在第四站台,58分發,我看時間正好,就快步走過去,到了站台,車子居然已經來了,正停站等著呢,我認清站台號是四號沒錯就上去了,當時還挺高興早了3分鍾。沒想到我人一上車車門就關上,然後就發動了。我還奇怪火車哪有提前發車的呀!果然,車子過大津以後朝琵琶湖西岸方向疾馳,不去我目的地(草津米原方麵)石山站。我當即到下一站下來坐回頭車回大津,就因為早上這麽一大意,一折騰,耽誤不少時間。
石山寺在滋賀縣,離京都極近,要不是我早上轉車時一大意,一折騰,耽誤不少時間,從京都站直接坐JR過來其實特別方便。石山寺麵積頗大,地勢高低起伏,台階多,我在網上看到建議參觀時間一個小時的,這我可不敢苟同,至少得兩三個小時吧。石山寺名氣甚大,官網上信息很全,包括寺廟的辟建、寺名的由來、國寶多寶塔的珍貴,跟紫式部的淵源、還有東大門仁王雕塑、毘沙門天王銅像等重要文化財,原諒我偷懶不為朋友們再學習一遍了。
夜楓挺有意思,我以前看過一個平等院鳳凰堂的,這次看石山寺夜楓,感受又自不同,這裏山道旁樺樹打著亮光,整條山道都映滿黃光,總算是換了個口味,不隻是一味的紅。竹林也有打上綠光的,說實話,有點鬼氣森森的,以為是香港導演跑來拍僵屍片呢,暫時停止呼吸?我對著竹林拍照存證後趕快落跑,膽小。山道旁有工作人員招呼大家,說請來這裏觀看,我就湊過去,原來他腳下有個水坑,直徑不過兩米,可是往下望進去,黑黝黝的竟是深邃不見底,清楚的看到陸上巨樹整個倒映其中,非常詭異,有好事的遊客提問,這水坑有多深,通到哪裏,那人比劃著說,不深,差不多就到腿肚子這裏。沒想到,在燈光照映下,竟有如此效果,算是給我開了一次眼界。
石山寺的多寶塔是鐮倉時代建築風格,外層的屋頂用的是檜皮葺,質地非常漂亮,最近一次平成大修理剛在2012年完成,怪不得看起來那麽新。夜裏的多寶塔有衝天鐳射光護持,日本遊客到此紛紛驚呼“死夠矣”,估計是表示見此一景就算死了也夠本兒了,然後掏出手機拍照,我自然也不能免俗,照了一張。這讓我想起了,過去看清水寺夜楓,也是在天空中有那麽一道藍光,射向京都市區,當時還覺得很討厭,破壞我畫麵嘛,沒想到遠在石山寺又碰上一回。
2019年(令和元年)日本認定了一項叫做西國三十三所觀音巡禮的文化遺產,稱之為日本延續了一千三百年的終活之旅。按我的理解,這“終活之旅”跟基督教文化裏麵的朝聖之路不一樣,並不是讓信徒按某條道路走到某處聖地(如西班牙的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而是說信徒在有生之年應該到所有的三十三所寺廟參拜觀音,這樣才能積滿功德在死後進入極樂世界,日語“絕活”一詞常被用來當作臨終規劃之意,不過這個規劃,可得花一輩子時間拜佛啊。石山寺就是這西國三十三所中的一個,其他三十二所分布在關西近畿幾個府縣境內,無一不是曆史悠久的古寺。我碰巧去過的有醍醐寺、清水寺、長穀寺、南圓堂、三室戶寺等,說碰巧,是因為去的時候根本不知道這些地方是觀音菩薩的道場。石山寺山上有塊石碑,上書“西國劄所観音靈場補陀洛山”,我當時覺得有意思就照了一張相,心想這個“補陀洛山”原來是日語裏頭普陀山的翻譯,跟漢語差不多。此處現在成了日本遺產,身價又高了一點。
時間安排小帖士:我去石山寺大概比他巔峰期晚了兩個星期,參考我三天前才去的東福寺,時間正好,所以結論是石山寺要比東福寺早安排至少十天到一個禮拜更合適。
回頭看一眼傍晚的石山寺的東大門,一個小時後開放夜楓
白天看這條入寺石板路
白天景象對比
多寶塔夜景,前景為矽灰石,當年以石為基建寺於此,故名石山寺
國寶多寶塔於2012年重修其檜皮葺屋頂,看上去煥然一新十分神氣
夜裏走山路要小心
竹林也打上燈?害我生怕從裏頭跳出什麽來,趕緊快步通過
祭出東大門仁王雕像(鐮倉時代佛師運慶、湛慶作)
“補陀洛山”石碑,標記石山寺為觀音菩薩道場,日本文化遺產之地
毘沙門堂裏供奉的毘沙門天(平安時代,重文)
観音堂裏供奉以石山寺本尊如意輪観音為中心的西國三十三所道場的観音
相傳紫式部到石山寺得靈感寫出源氏物語,寺中因作銅像紀念
心經堂秋景
石山寺學僧朗澄律師立誓死後化身為鬼以守護寺中經典與聖教
我比較喜歡中間那個玩偶,很符合我四處遊玩時“我來啦”的心境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