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兒子說過他上大學時,幾個同學完成一個課程 project 後就去一個中餐館小慶,因為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老外有移民後代, 所以在吃的方麵要求也是五花八門,最後求同存異他們各自點菜共同分享品嚐。稍後美味菜肴端上桌麵,同學各個都已垂涎欲滴, 有拿刀叉有持筷子, 一側一位不知來自印度何方的“印二代”伸出爪子撲向麵前的一盤大菜抓起就往口中送,四周的同學看了霎時驚愕,但有不好言語.... 孩子說自此外出進餐,若“印二代“ 隨從,他們就吃老外快餐,各點各的互不幹擾, 也不會被”惡心“到 -:)
早早就聽說過“手抓飯“, 好像不少國家地域都有此愛好, 但咱沒有親身經曆過。說實話按我們從小到大的生活習慣,猛然在飯桌見此一幕, 確實要多難看有多難看,至少被爪子碰過的地方,咱筷子不會染指,當然我們也理解這畢竟是地域的文化,我們不接受並不代表它沒有存在的意義。就說印度人“手抓飯“, 人家認為食物是神賜予人類的禮物,用手吃飯是對神的尊重,而且一定要用右手。在印度人看來,右手是潔淨的,是可以觸摸神的,而左手是髒汙的,日常生活中是用來清理的。所以在印度人吃飯的時候,可以發現,他們都是用右手來吃飯,如果有用左手的,那一定會被譴責。
說到此,其實這就涉及到了餐桌文化,各國各地有各自的習俗和習慣,本無可厚非,若大家生活在同一個地域,共同的文化及吃喝方式習以為常,用手還是用刀叉及筷子,都相互認同。然來到北美,諸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帶來了各自的習俗,因而咱兒子所說的一幕,就在所難免。那麽就說說中西餐桌上的“尷尬“。我們知道去正宗西餐館象是去看歌劇, 要衣冠楚楚, 紅酒相伴, 而去中式餐館就餐,穿著隨意,茶水伺候。中餐是兩根筷子打天下, 西餐則是刀叉盆碟十八般兵刃“血”濺沙場。西餐上菜前, 廚師將各自點菜肴放到一個大盤子裏, 每個人隻享用自己的盤中餐, 各顧各滴 -:) 而中餐則體現的是大家庭的理念 --- 有福同享有吃同當,常見的是大家團團圍坐一個圓桌, 你有我我中有你,各種菜肴全部擺於桌子中央,一起品嚐,一起下筷,其樂融融。
西餐注重進餐的每一道程序,整個用餐過程井然序; 而中餐則側重在集所有精華的主菜上, 其過程是筷子紛飛,帶著口水的筷子鉗著一片熱情之菜肴”十八“相送。這場景過去出國過前覺得本該如此,後來在海外漂了若幹年在回國探親訪友,再見到這一幕就內心”一萬“個不該如此,帶著口水的玩意夾來夾去,多少有些別扭。逢家宴老媽有此舉動,咱多有微詞時,老人家還白眼說”就你事事的“, 咱心說現應該進入用公筷的時代。餐桌氣氛上的區別總的來說是西方餐桌上偏靜, 中國餐桌上偏動。西方人平日好動, 但一坐到餐桌上便專心致誌地去切割自家的盤中餐,似乎宴會的核心在於交誼,主客之間輕聲的交談,讓人倍感溫馨。中國人平日好靜, 一坐上餐桌, 便滔滔不絕, , 哥們姐們,勸酒讓菜,隨便下筷, 一個字 “鬧” -:)
還有一個有趣的“尷尬“, 剛開始工作時,咱帶著便當在 Lunch room 進餐,多數都是與自己的同胞在一起,午餐有米飯有麵條,吃的也是很香,尤其吃麵條或方便麵," 吸溜吸溜,兮兮簌簌"美音,一口一口連湯帶麵,嘴上掛著一縷一縷的麵條,hold不住了,牙口咬斷又掉回碗裏,如此反複吃的滋滋有味。有一天我們隔壁桌的老外吃意大利麵,咱看到了不同一幕,人家用叉子將麵慢慢卷起纏在叉頭,然後整個送進口中,不拖泥帶水更不會從嘴裏發出奇怪的聲響,相比之下人家愈顯“高級”。由此咱也入鄉隨俗,在公司進餐尤其吃麵時,也學會用叉子卷著吃,可說實話,少了“吸溜吸溜”的質感,品嚐湯麵的情趣索然,因而在家或中餐館,咱依然沿用傳統的吃法,管不了那麽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