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的《大國崛起》記錄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和美國九個世界級大國相繼崛起的過程,並總結了大國崛起的規律。 我去過其中五個: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和美國。 隻有在葡萄牙才感覺到大航海的脈搏。
從航海英雄達·伽馬與高貴的王室同葬一座大教堂,到遍地聳立的航海紀念碑,無不講述著同一個故事。 區區小國能獨領風騷,盡管曇花一現,靠的是王室的決心和意誌,興舉國之力發展航海事業。 那些耳熟能詳的航海家們,不論出於何種貪婪和血腥的商業動機,幾百人擁擠在狹小的艙板之中,漂流於茫茫大海之上,在絕望中掙紮求生,這是何等可歌可泣的壯舉! 幾個世紀後,葡萄牙人還在為他們的英雄們樹碑立傳,倍感自豪。
當我們走到一顆桑樹下,導遊說這是從中國來的。 他不無感慨地說:“中國遍地都是好東西,茶葉、絲綢、瓷器、… 他們為什麽要山寨我們的iphone呢?”
大巴經過裏斯本市政府。
經過第一任Terceira公爵的雕像。
這棟樓和這條狗挺有意思…
Monastery of Jeronimos
Jeronimos修道院是典型的晚期哥特式Manueline建築風格,在1983年與附近的貝倫塔一起被冊封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以前在這裏曾經聳立過一座教堂,供奉Santa Maria de Belém。 教堂裏的僧侶們在此為過境的海員提供幫助。 旁邊的Praia do Restelo是理想的港口,既安全又避風,很受過往船隻的青睞。 現在的修道院是國王Manuel I(1469–1521)在1496年得到教廷的許可而修建的。 達·伽馬和他的船隊曾經整晚在教堂內祈禱,然後才登上第一次去印度的航程。
教堂和修道院始建於1501年1月6日,曆時100年。 國王把從非洲和亞洲所得商品稅收的5%用於該項目,相當於每年150磅黃金。 由於資金充足,建築藍圖不斷擴充,後來甚至把撥給其他修道院的資金也挪來這裏。
Manuel I選擇Hieronymite僧侶來主持修道院,主要為國王的靈魂永恒而祈禱,並向從Restelo港口出海探索的航海家和水手們提供精神援助。 在四百年裏,僧侶們忠誠地履行了他們職責,直到1833年修道院被廢棄。
1604年7月16日,伊比利亞聯盟的統治者,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將該修道院指定為皇家喪葬紀念場所,禁止除王室成員和Hieronymite僧侶之外的任何人進入該建築物。 1625年修建了一個新的門戶、回廊門、門衛的房子、樓梯和大廳。 1640年,本托·德·西奎拉(Bento de Siqueira)下令修建圖書館,存放了路易斯王子(Infante Luís,國王曼努埃爾·一世的兒子)的藏書和其他與宗教有關的書籍。
隨著1640年葡萄牙恢複獨立,修道院恢複了昔日的重要地位,成為皇家的安葬之地。
1833年12月28日,根據 國家法令將修道院世俗化,並將其所有權移交給慈善機構。
導遊首先帶我們來修道院,可惜已經人山人海,等了好一會才進去。
在排隊的時候,導遊指著牆上的雕像耐心地介紹。
我隻顧著照相,卻沒能記住他們是誰。
拿劍的應該是達伽馬的第二個兒子,船長Estêv?o da Gama。
在地理大發現紀念碑(Monument of the Discoveries)上是雙手拄劍。
導遊叫我們看門牆上的花紋,好像是從海外帶回來的動、植物。
教堂內部有三條通道,在單個拱頂下設有五個突出的圓廳。大廳的布局由同等高的過道和中堂組成。
占主要位置的是宣道和唱詩的圓廳。
正對著的禮拜堂。
唱詩班左邊的圓廳是葡萄牙國王Manuel I和王後Maria of Aragon的棺木。
Maria是西班牙國王Ferdinand 和王後Isabella的四公主。
皇家棺木下麵有兩頭象馱著,最上麵是皇冠。
唱詩班右邊的圓廳是葡萄牙國王King Jo?o III和王後Catherine of Austria的棺木。
教堂窗戶上的染色玻璃。
航海家達·伽馬(Vasco da Gama)的棺木。
達·伽馬的第一次印度航行(1497至1499年),是第一個通過海路連接歐洲和亞洲的航線。 它標誌著全球多元文化以海為基礎的階段的開始,是世界曆史上的一個裏程碑。 他的發現為帝國主義時代開辟了道路,並使葡萄牙人在亞洲建立了持久的殖民地。
暢通無阻地獲得印度的香料,並且保持對這些商品的壟斷,促進了葡萄牙帝國的經濟發展。 直到一個世紀後,其他歐洲大國,首先是荷蘭和英國,之後是法國和丹麥,才能夠挑戰葡萄牙在海上的壟斷地位。
達·伽馬領導了兩次葡萄牙遠征印度的艦隊,第一次和第四次。 為了表彰他的貢獻,達·伽馬於1524年被任命為印度總督,並於1519年被尊為維迪格伊拉伯爵。 達·伽馬的後人們既有印度總督,也出了幾任馬六甲總督。
在地理大發現紀念碑(Monument of the Discoveries)上有他和兩個兒子的雕像。
換一個角度,還是達伽馬。
Luís de Cam?es的棺木。
Luís de Cam?es被認為是葡萄牙語最偉大的詩人。
他對詩歌的精通已與莎士比亞,馮德爾、荷馬、維吉爾、和但丁相提並論。他寫了大量抒情詩和戲劇,但以史詩《露西亞德斯》而聞名。
他的傑作《奧斯盧薩達斯》(Os
Lusíadas)的影響力是如此之深,以至於葡萄牙語有時被稱為“卡梅斯語”。
坐回大巴,終於照到大教堂的全景。 人龍有增無減。 剛才就是在大門口看牆上的雕像。
修道院在左邊。
坐車經過museu colecao berardo。 這是葡萄牙主要的現代和當代藝術博物館,展示收藏家José Berardo過去二十多年的私人收藏品。
這裏有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當代和二十世紀藝術家的作品。
這些展品應用不同的媒體,在藝術史上享有一席之地。
通過永久性的或者臨時性的展覽,博物館提供了了解藝術創作的重要途徑。
自2007年6月25日開幕以來,Museu Cole??o Berardo已成為葡萄牙流量最大的博物館。
Monument to the Overseas Combatants
這個引人注目的戰爭紀念館,包括火焰、紀念碑、和紀念牆三部分,專門用來紀念在1961年至1974年在非洲進行的葡萄牙殖民戰爭(當地稱為海外戰爭)中喪生的超過9000名葡萄牙士兵。
紀念碑有兩根黑白柱從清澈的水麵升起,形成一個不完整的倒三角形。永恒的火焰正對著柱子的相遇點,以表示對陣亡士兵的永久懷念。 而這些士兵的名字都被刻在紀念碑周圍的三堵牆上。 有解釋說湖泊象征著將士兵與家鄉分隔的海洋,而支柱則是統一的隱喻。 這意味著服役的人來自不同的背景,有著不同的宗教,但做出了相同的犧牲。
如果白天來參觀,可以看見站崗的警衛。
Tower of Belem
貝倫塔是十六世紀的防禦工事,是當年探險家們啟航和返航的終始點,被認為是通往裏斯本的大門。 它建於葡萄牙的文藝複興時期,是葡萄牙Manueline風格的傑出代表,但也融合了其他建築風格。 該建築采用來自lioz的石灰石,由一個堡壘和一個30米(98.4英尺)高的四層塔樓組成。
在1983年,這座塔連同Jerónimos修道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鑒於其裏程碑式的曆史地位,它經常被作為歐洲地理大發現時代的象征,並成為葡萄牙或裏斯本的代名詞。
這次在歐洲旅行,隻有在這附近的廁所收錢。 當然,每次有人出來,管理員都會用拖把拖幹淨。
在貝倫塔旁邊是Sacadura Cabral and Gago Coutinho
Monument,是為紀念薩卡杜拉·卡布拉爾(Sacadura Cabral)和加戈·庫蒂尼奧(Gago
Coutinho)豎立的雕像。
這是首架橫越南大西洋,從裏斯本飛往裏約熱內盧的水陸兩棲飛機。
兩位英雄一共試了三次,經曆了多重機械故障、在海上漂流、被過往的船隻解救等等…
總的飛行距離為4527英裏,平均速度每小時72.5海裏。
Monument of the Discoveries
這座有關十五至十六世紀葡萄牙地理大發現的紀念碑位於Tagus河北岸,是當年探險家們出發的地方,也是與印度和東方進行貿易的商船停泊的地方。
在1939年,建築師Joséngelo Cottinelli Telmo和雕塑家Leopoldo de Almeida為葡萄牙世博會的開幕式而臨時搭建了一座紀念碑,把葡萄牙的地理探險理想化和浪漫化。 世博會結束後,這座臨時碑被拆除。
1958年,為了紀念航海事業的創辦人亨利克王子逝世500周年,葡萄牙政府決定建造一座永久性的地理大發現紀念碑。 新的紀念碑曆時15個月,對1940年的原始模型進行了擴展,采用水泥和來自Leiria的玫瑰色石頭建造。
除了亨利克王子, 紀念碑裏共有33個那段時期的曆史人物, 包括國王、王後、王子、領航員、航海家、傳教士、作家、詩人、畫家、史學家、繪圖師、旅行家、數學家、…
在雕像的樓梯側麵有兩個金屬銘文:左側是“致亨利克王子和發現海洋之路的葡萄牙人”,右邊是“在亨利克王子1460–1960第五個世紀”。
- 最前麵是航海家亨利克王子,手裏拿著帆船模型。
- 第三位是達伽馬(第一個到達印度)。
- 第六位是麥哲倫,手裏拿著鐵環一樣的東西(第一個環繞地球)。
- 第十一位是達伽馬的第二個兒子,船長Estêv?o da Gama(雙手拄著劍)。
- 第十二位是Bartolomeu Dias(第一個繞過好望角)。
- 最後一位是Cristóv?o (or Christopher) da Gama,也是達伽馬的兒子,陸軍上校。
從另一邊看,最前麵的還是亨利克王子。
最後麵倒數第二位是葡萄牙王後,出身英國王室的Philippa of
Lancaster(亨利克王子的母親)。
驅車去下一個景點。 這棟位於Avenida Sidonio Pais和Rua Engenheiro Canto
Resende交接處的公寓樓好氣派。
Rossio Square(King Pedro IV Square)
Rossio是開闊的空間的意思,Rossie Square即是佩德羅四世國王(Pedro IV)廣場的俗稱。
Rossio Square位於龐巴林市中心,自中世紀以來一直是裏斯本的主要廣場之一。 這裏曾經上演過民眾起義、慶祝活動、鬥牛、和處決犯人… 現在是當地人和遊客聚會的首選。 廣場上有些咖啡館和商店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例如尼古拉咖啡廳(Café Nicola)和Pastelaria Suí?a(1922-2018)。廣場北部的瑪麗亞二世劇院和公共花園在19世紀是裏斯本上流社會光顧的場所。
在19世紀,廣場鋪了傳統的葡萄牙馬賽克,並從法國進口了青銅噴泉。 佩德羅四世紀念柱豎立於1874年,該廣場因此獲得了正式名稱 - 佩德羅四世國王廣場,但是這個名字從未為人民所接受。
在1886年至1887年之間,廣場上還修建了地標性建築:羅西奧火車站(Esta??ode
Caminhos de Ferro do Rossio)。
該車站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補充,占據了廣場的西北側。
大巴停在Restauradores廣場。 在走去Rossio Square的路上經過Monumento ao
Calceteiro。
這座紀念碑是向那些經常在裏斯本修築和鋪路的看不見的工人致敬。該雕塑描繪了兩名工人鋪平地麵並用瓷磚鋪路的情景。
Rossio廣場上的佩德羅四世(Dom Pedro IV)紀念柱,是一個高27米的地標。
它包含一個平台,上刻有正義、智慧、力量、和節製等賦予該國王的美德。
廣場的地下鋪著像海浪一樣的馬賽克。
從法國進口的青銅噴泉。
從另一個角度看噴泉,後麵是瑪麗亞二世劇院(Dona Maria II National Theater)。
這個巷子深處那個拐來拐去的樓梯挺有趣。
Rossio火車站。
這個報亭好可愛…
Monument to the Restorers
我們的旅遊車停在Restauradores廣場左邊那排大巴的後麵。
這是廣場上的紀念碑,紀念從1640年到1668年的Portuguese Restoration War。
這場戰爭終結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在葡萄牙的統治,開啟了House of
Braganza的時代。 這座紀念碑是由安東尼奧·托馬斯·達·豐塞卡(AntónioTomásda
Fonseca)設計並於1886年建成。
啟航
25 de Abril Bridge
Sanctuary of Christ the King是獻給耶穌基督的聖心(Sacred Heart of Jesus
Christ)的天主教紀念碑和神社,俯瞰位於裏斯本旁邊的Almada地區。
裏斯本樞機主教拜訪了位於巴西裏約熱內盧的基督救世主雕像,因受到啟發而興建。該項目於1959年5月17日破土動工,得到當時獨裁的葡萄牙總統António
de Oliveira Salazar的支持。
因為葡萄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受到很少影響,所以豎立起這座雕像以表示感謝。
25 de Abril橋是一座懸索橋,連接裏斯本和塔馬斯河左(南)岸的Almada自治市,於1966年8月6日開通。 這座橋經常與舊金山的金門大橋相提並論,因為它們是同一種顏色的懸索橋。 它由美國橋梁公司建造。 該公司建造了舊金山–奧克蘭灣大橋,但不是金門大橋。
它是全球第40大的吊橋,全長2277米(7,470英尺)。上層有六個車道,下層有25kV AC電氣化的複線鐵路;在1999年增加了火車平台。
從1966年至1974年,這座橋被命名為薩拉查大橋(Ponte
Salazar),以紀念下令建造這座橋的葡萄牙總理安東尼奧·德·奧利維拉·薩拉查(Antóniode
Oliveira Salazar)。
在康乃馨革命推翻了薩拉查的獨裁統治之後,這座橋更名為革命之日4月25日。它有時也稱為塔霍河大橋或葡萄牙語Ponte
sobre o Tejo(“塔霍河上的橋”)。
遊船伊比利亞係列: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