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二師兄的美篇
2020.02.21 北美二師兄
新西蘭自駕 (1)一一一北美二師兄、靜兒

新西蘭,南島,自駕二周
在西南太平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組成大洋州。
島國新西蘭,人口495萬,首都惠靈頓。
該國由南北兩島組成,隔以庫克海峽。
南島較大,氣候溫和(較北島稍冷),像一塊狹長的木板,周邊臨海,美景無算;南阿爾卑斯山脈縱貫其中,是徒步、登山運動的佳處。
新西蘭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而久與世隔絕,直至約1500年前才有太平洋群島的波裏尼西亞人駕舟登島,遂成土著毛利人。
其後歐州人,尤其英國人,成為新西蘭的主要人種。
150年前,大批廣東人赴新淘金,受到極惡劣的對待
1840年,新西蘭成為英國殖民地
1947年,新西蘭獨立
2002年,時新西蘭總理海倫·克拉克向全體新西蘭華人為過去的種族歧視公開道歉
10月18日搭新西蘭航空由上海浦東飛新西蘭奧克蘭,約10小時,繼轉基督城,租車南行。
在奧克蘭機場到處可見中文標識。在北美三十幾年,各個機場的標牌通常是英、西雙語,也有加上日文的。新西蘭則一律英、中雙語,可見現代中國的影響力已深入新西蘭的日常生活了。此時已是10月19日。
不在更大的奧克蘭,而是較小的基督城租車的原因有二:1)不需擺渡走庫克海峽;2)基督城較小,出機場幾分鍾後就上高速。這對一輩子坐左駕右的開車人來說很有用。畢竟任是膽大包天也不敢貿然在異國把車開到對麵的車道上去。幸好,並不需要幾小時上手,隻需幾分鍾適應後就基本可以駕馭自如,一小時後我們已經時不時地超車了。
人說新西蘭物價奇貴,來了方知不然。一輛豐田RAV4, 租2周才四百多刀。保險卻不便宜,與租車費等價(沒用自己的和信用卡的租車保險,額外買了租車公司最全的保險,以圖個心安(畢竟要在左邊開車二周,比較容易出車禍)。
另外用一百刀租一個GPS, 山裏手機信號相當弱,不像在國內,深山野嶺手機信號也是4杠全滿。另外,第二位駕駛員隻需加25刀。
在停車場轉了2分鍾,馬上出機場後混入了滾滾車流。一路向南?

自基督城經1號高速往西南,轉79號高速,繼8號公路,今晚到特卡波湖下榻。全程220公裏,按車速約三小時不到車程
不少地方“被迫”停車,概因風景秀麗,無法一駛而過,使得車程多加一小時

人說新西蘭清洌的空氣當與南北極相比,卻無須到冰封萬裏之處去享受。
它的湖水常以雪山作背景,清冷寓於亮麗之中,純潔出於華美之上



今晚宿於特卡波湖畔 (Lake Tekapo)。
由於是臨時定的住宿,隻能定到類似青旅社的居所。看中它的主要原因是一排排單棟小木屋正正地麵對湖岸。


特卡波湖水源於南阿爾卑斯山,湖水呈藍色,岸上是碎石灘。盡管是旅遊熱點,我們在時卻遊人寥寥.

那個仲春的黃昏,湖邊隻有我們三人,拂麵的風略微清涼,湖畔的水聲洗走了十幾小時的飛行和三個多小時開車的疲勞

或獨坐石灘,靜思過去和將來

10/20,氣溫上升,又去湖邊散了一會兒步,起程徑往庫克山中駛去。
從特卡波湖到庫克山,要經過美麗的普卡基湖,這條高速號稱新西蘭最具觀賞性的路,8號公路。


漸近庫克山,湖水漸枯,烏雲漸密,氣溫漸降,公路漸曲

庫克山國家公園麵積約7百平方公裏,乃新西蘭四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國家公園之一。來此處的多為越野和登山者。諾大一個國家公園,沒有幾家旅店。
出乎意料,這次訂到了通常一房難求的“冬宮酒店”。從四樓的落地大窗看出去,是那庫克山憂鬱的麵孔,被層層愁雲遮掩

陰雲低垂,空氣中彌漫著濃鬱的枯草氣息,正是登山的絕好天氣。
四處別無聲息,惟有三人唰唰的腳步聲,在曠野中越傳越遠

遠方的雪山,時不時被濃霧籠罩,通向山腹的路仿佛永無盡頭

正中遠方,三千七百多米的庫克峰隱身於霧中,久久未能露麵

一小時後,庫克峰依然無意露麵,我們隻能倖倖離去

傍晚時分,淅瀝的細雨停了,遠處漸漸放晴。一塊綠玉般的小湖鑲嵌在枯黃的盆地中央。稍遠處,一條條冰川綴著山巒。
此時,如果誰想找一個僻靜的處所“發發呆”,這是個不錯的選擇

回路中,偶爾閃現過一輪夕陽,頓時在公路上築起了轉瞬即逝的彩虹

如果對山景,對戶外運動如跋涉興趣缺如,不一定要去庫克山國家公園。反之,有興趣者最好按排二、三個整天時間,走三、四條登山道。當下一個美景突現在拐過一個彎的眼前時,一定會覺得“身在此山中”實在不虛此行
往南行,離開庫克山區,天巳放晴。
偶遇羊兒們驕縱地在高速公路上成群結夥地散步,有的羊兒更是視車上的人類為無物。看來它們並未意識到,有一天,自己終將會被端上人類的歺桌

山路崎嶇,又兼在左側行駛,幸虧沒有北美那樣大批在高速公路上呼嘯而過的semi 大貨車,否則抓著方向盤的雙手會出不少汗的

路邊大片的草地上,綿羊們似乎有著一輩子也吃不完的食物,


是晚,住在蒂阿瑙(Te Anua) 南麵的休閑小鎮Manapori. 曼納普裏河靜靜地躺著,與世無爭。這是一個沒有名氣的小鎮,簡直不為人知,肯定不如北麵20公裏的蒂阿瑙有名,更不如二小時車程以北的皇後鎮為世人稱道。
這裏,湖水清澈湛藍,遊人寥寥。站在湖邊,眼前是綠茵和河畔的沙礫,湖的遠處,則有冷峻的雪山在注視著塵世的紛擾

次晨,驅車南下,去那早已聞名遐邇的米爾福德峽灣(Milford Sound)

從蒂阿瑙到米爾福德隻有一條路,全長118公裏。當初做作業時發現這條路被譽為“新西蘭最美麗的路之一”。與從皇後鎮到格蘭諾奇的路並列為必走之路。

一路向南,山路崎嶇

去米爾福德峽灣的整個行程都在菲奧德蘭國家公園內(Fiordland National Park)。路過此地,被這一座木引橋吸引,便停車看看。這倒不是這個小碼頭的周圍有多好看,隻是看上了這座木引橋的孤獨和傲慢。上麵寫著“Notice: all users of this wharf facility do so at their own risk" (注意:使用此碼頭設備者風險自負)。走到那木橋的盡頭待了一會兒,除了微漾的海水拍打木樁的聲音外,沒有什麽特別的事。也許,豎牌者怕將來有人在一個春日走到這個木橋的盡頭站下,被孤獨和憂傷包圍,縱身躍入冰冷的海水?不會吧!世界這麽美好,大半還沒看過呢!

道路本身頗為平淡,沿途(往南走的左側)卻是一個又一個的美景。說實話,美則美矣,卻尚未到“必走”的地步。也許我們去的11月份正是南島的春天,氣溫逐漸升高,自然界生機剛開始逐漸企放,不如夏、秋之際更具“成熟美”。

接近米爾福德,開始時淅淅瀝瀝的小雨逐漸變大了。待到接近碼頭時雨點抽打著車窗,能見度下降。終於到了停車場,卻無人看管,標誌也很不清楚。候船廳離停車場相當遠,不過穿著防水登山衣褲倒也不怕雨淋。
在出口處突見一告示牌:請在機器上自動付停車費。瞬間恍然大悟:進停車場時前置車牌早就被拍照了!
坐上遊輪後往峽灣駛去。氣溫巳降到40F 左右 (4C). 出碼頭後,風力漸增,走到船頂甲板上,雨絲抽到裸露的臉上,陣陣生痛。厚厚的雲層盤旋在兩側山峰上不願離去。
幾百個遊客中隻有我們5、6人在船頂頂風而立. 其餘的都在船艙內喝著熱咖啡,呆滯的目光不時地掃向窗外,同時聊著各自認為重要的事情。
看來這兩個多小時裏是盼不到太陽露麵了。站在船頭,冷風執著地往脖子裏鑽,拿著手機的手凍得有點痛。此刻真沒覺得米爾福德峽灣有多了不起。當然,煙雲渺渺之中的遠山近黛蘊含詩意,隻是在寒冷中詩意往往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個應該是四姐妹瀑布中的大姐吧。船長盡量將船靠往瀑布,一時間飛濺的水珠如彈雨般射來,幸虧iphone Xs不怕水,讓我拍了幾個十幾秒的視頻。待了一分多鍾後,帶著凍僵的雙手和滿足的心情進船艙喝熱咖啡去了
回程,風雪彌漫,盤山公路上先是鋪上一層薄薄的積雪;大約半小時後,雪下得越來越大,這可是當初做功課時始料未及的。誰會想到太平洋中的據說風景如畫的新西蘭南島的春天會出現鵝毛大雪,而且出現在晴天也不太容易開的盤山路上,更且是生平第一次在左邊開車!
開始還想拚著晚一點到家,慢慢往前開。不料路邊高高的電子指示牌上出現警告:由於惡劣的氣候,安全至上,將在下午4點封路!封路的界麵是好多公裏外的一個隧道。
大概都看見了沿途不斷出現的警告牌,突然間大家都把車開得飛快。盡管能見度已經很低了。車尾的紅燈倒給了我們絕好的標記,以此判斷與山壁、懸崖和前車的距離。

終於在4點前趕到隧道,因為是單行隧道,我們的車正好被卡在洞口,等待對麵的車隊開始過。不過我們已經知道今晚可以睡在床上了

出隧道不遠,天色竟又放晴,這前後半小時卻是恍若隔世。
沿途的風光無限,這裏的風景既不像江南水鄉的婀娜,又不同北國的茫茫原野,卻有它的自然姿色


10月23日,居室外三分鍾的車程,陽光下,綠茵守護著碧水,木雕鱷魚凝視著前方。草坪上很少行人,不由想道:新西蘭人都去哪裏了?

蒂阿瑙湖,微波蕩漾。下午的雨雲漸漸散去,且有一個短暫的幾分鍾讓太陽光穿越雲層。
坐船去那被捧得神秘兮兮的“螢火蟲洞” (Glowworms Cave).
打開介紹皇後鎮和蒂阿瑙的眾網站,有不少對此洞的介紹。有的甚至說“如果不去螢火蟲洞就不算去過新西蘭南島”。

其實,在我們看來這個洞隻能算“還行”。這些垂掛在洞頂的螢火蟲跟想象中的很不一樣,它們是逐節懸掛的蟲子,遇阻力會自動回縮。
在洞中我們8人一船,在絕對漆黑的洞穴中穿行。木船在建有軌道的水中悄無聲息地滑行。向導(一個嬌小的女孩子)站在船頭,在黑暗中拉著固定在洞壁的繩子,緩緩向前移去。這裏不能發聲,以免驚擾了那些亮晶晶的小東西。

皇後鎮,這裏號稱是世界戶外運動發源地,尤其是第一例商業化蹦極就是此地產生的。那是在城邊的卡瓦拉峽穀上的懸索橋上操作的。

(網上下載的照片),遠處的卡瓦拉峽穀懸索橋

(網上下載的照片)。去新西蘭前很對此做了一些功課。二年前在哥斯達黎加和大女兒一起跳過一次,比這還高,有178尺,感覺相當爽。可那是蹦極繩綁在身上順勢往下跳,然後像巨大的秋千似地大蕩特蕩。 現在這個經典蹦極雖然隻有141尺,卻是將繩子繃在腳踝上倒縱下去,一頭撲向碧綠的湖水。思考良久,膽怯終於戰勝了好勝心,把它從活動程序中去掉了。

皇後鎮城中心,歐洲風情。
那裏的主城,座落在2319米的“傑出峰”山腳下,傍著瓦卡托普湖,終年遊人絡繹不絕


到了皇後鎮,一定要去吃一趟那裏的網紅漢堡店:佛格漢堡店。這家2001年生發於一家車庫的漢堡店幾年後迅速走紅,被眾多旅遊雜誌評為“世界上最好的漢堡包”,其中包括CNN的專評。
來前聽說要在那裏吃上一頓,經常得排好久長隊,最好是下午二到四點,午飯已過,晚飯未到,也許可以隻排半小時隊。
真的?不就一片牛肉餅夾在兩塊麵包中間嗎?

廳內滿滿的掛了各界名人在此就歺的照片,和新聞媒體的頌揚文章

排了一會兒隊,買了這個“天下第一漢堡”。大約是普通漢堡的四、五倍大吧,熱轟鬆軟,味道還可以,此時肚子早已餓得不行,諾大的漢堡噌噌地往食道裏下去,全不顧早已發過了上百個要節食瘦身的毒誓?

在皇後鎮住兩晚,以此為基地向周邊放射遊玩。其中一處是格林諾奇(Glenorchy).
據稱皇後鎮-格林諾奇公路非常美麗,一麵傍小山丘,一麵沿瓦卡蒂普湖。人們說喜愛攝影的人隻是在這條四十幾公裏的路上便可以捕捉到無數美景。
這是威爾遜灣

從正在行進的汽車內拍的。車輛不多,

路邊很多這樣的景色,去程溯北,在左側開車隨時可以下車,拐入景點,

格林諾奇很多這種極高的樹。用手機app 查了一下,是楊樹,不知是也不是

又見一橋
對岸貌似很近,卻無法觸及。

在格林諾奇的水中柳樹,雖不如幾天後要去看的瓦納卡湖的孤獨的網紅樹那麽有名,卻也相當獨特

回皇後鎮的路上,在烏雲中掙紮的夕陽還是在墜入漆黑的夜晚前往大地撒了一大把金箔

瓦格蒂普湖中的柳樹,在晚風中嗦娑顫抖

次日早上,往東北方向去箭鎮。
這個小鎮本身乏善可陳,但是因為19世紀60年代的淘金熱,尤其是從中國廣東福建兩地去的淘金者的遭遇,使得箭鎮成為新西蘭曆史上濃濃的一筆。
曆史上,美國加州的淘金熱始於1848年,終於1855年。這中間南美、歐洲、澳洲和中國大批淘金者湧入。至其尾聲,舊金山從一個200人的小漁村膨脹為數萬人的聚集地。然而,盛宴也有終時,嚐到了甜頭的人們把注意力轉向了新西蘭南島的箭鎮,據說有人在箭河淘到了金子。
一時間大批歐洲人和中國人湧入這個悠靜的小鎮。
可是,歐洲人在新西蘭早早地就落了腳,而中國人卻遲遲融入不了當地社會。當白人淘金者白天淘金,晚上在酒吧擲金如土時,華人卻不願如此張揚,他們悄悄地把錢積搛起來寄回家鄉,自己過著簡樸的生活。久而久之,華人隻形成了自己的團體,卻遊離於主流之外。
根據曆史記載,華人在淘金場備受欺淩,卻忍氣吞聲。住在泥土堆成的小黑屋裏,以勤勞和堅忍成為淘金大軍中的一個悲情群體。

過午,天色突然放晴,小鎮顯得有了幾分生氣

這塊不大的地方,由箭鎮的居民保存了下來,以紀念華人對社區作出的重要貢獻,同時也讓後人不忘當年歐洲移民群體對華人的不公平的對待。

在一座座小泥屋前,文字和圖片顯示了華人淘金者的生活,他們之中也有過一些傑出人物,以極大力量和智慧團結宗親,為本族人爭權益,甚至參政。
拍攝了很多這些圖文,限於版麵,就不貼在此處了。
在1871年,新西蘭政府宣布了針對中國人的入境人頭稅,從而大大限製了華人移民至新西蘭,這是由於歐洲人不希望華人爭奪淘金的機會。從一項人頭稅衍生出來許多歧視華人的法規和政策。這些行為直至上世紀50年代才陸續被取消。
在其後的幾十年,隨著經濟和教育的全麵發展,新西蘭民眾關於民權和人權的自省的呼聲日高。在2002年2月12日,時為新西蘭總理的海倫克拉克在議會大廳發布公告,對於新西蘭政府一百多年來對華人所做的一係列不公平政策和措施檢討,並對華人正式道歉。其中一段話翻譯如下:“新西蘭政府對中國人和他們的後裔承受的人頭稅以及別的歧視正式道歉。雖然當時的政府頒布了這些法律源於那時的時勢,我們認為那些行為在現在看來是不可接受的。我們相信必須以和解的方式來關上我們國家曆史上這一章節”。

回皇後鎮的路上,忍不住又停了幾次。
從箭鎮回來,頗有幾分感慨,但不久就被無敵的景色給吸引了。

接近皇後鎮,空氣變得甜膩濕潤,人似乎看到詩意從樹梢上,從淡藍色的湖水中,從並不遙遠的雪山上悄悄浮現?

傍晚,登上皇後鎮山,在半山腰遇到一對七十多歲的老人。他們熱情地招呼我們去坐那張椅子,說自己已經坐了超過一小時了,坐在這個長椅上可以看到最好的風景,但又加了一句:“最好的風景如果沒有最親愛的人共享也會黯然失色”。那位男士自己介紹說是英國人,女士是當地的新西蘭人,幾十年前他們曾在此地一起看過風景,半個世紀後神差鬼使般又一起坐在此地了,言語中露出感激、溫柔,和滿足。出於禮貌,我們沒有再詢問他倆半個世紀的飄搖風雨。道個別,征得同意後拍下老人們的背影。今日,願烏雲無法籠罩他們心扉

登頂皇後鎮山,夕陽竟然出來了。
在靜靜的山巔,現代生活中的聲音:喇叭聲、手機報屏聲,車輛排汽聲,俱巳是遙遠的過去。此時,心波不起,唯有把自己融入自然?

明天,我們將沿湖北上,從陽光湖畔過渡到弗朗茨約瑟夫冰川和福克斯冰川,以及早就名聞遐邇的千層餅海灘,還有很多意外美景。
生活著真美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