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2-17-2019)】:2019年尾將至,我的2018年行程雜記尚未寫完:-(((;更不用說2019年中5次大的行程雜記了,隻能在2020年寫了。為了省時省事,2018秋婆家行雜記就不按順序寫了,而是用當時與親朋好友們分享的部分內容和照片留個記念。
先生的故鄉浙江義烏是全國十強縣市之一,人傑地靈。作為已經做了32年的義烏媳婦,我探訪過婆家27次,親身經曆了義烏山村的變化:從早期它的貧瘠與憂傷到如今它的富足與怡然,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變化。作為山村的媳婦,我為生活在那裏的人們感到高興。
音樂:《幸福山歌》
照片1:離開娘家故鄉江蘇揚州,乘火車來到婆家浙江義烏,方便快捷。
1. 富饒的山村
“樹樹皆秋色,山山惟落輝”;“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是婆家山村之秋的風景畫。
照片2-7:昨天先生和我徒步健行30華裏左右,穿越9個山村,親眼目睹了每一個山村的富繞和安居樂業的祥和。 照片8-11:山村中一幢幢村民別墅。有的村是統一形式的別墅,優點是整齊,缺點是缺乏個性;有的村允許村民們自已設計,優點是比較有特色,缺點是規劃不佳。照片17中恰好有新、舊民居同眶。我個人的感覺新民居浪費較大,每幢別墅中居住的人並不多。以我們家為例,六臥四衛的三層樓別墅平時隻有年邁的公婆居住;我們在海外,每年回國探親兩次;弟弟全家在城裏有房,隻在周末回來看望老人家們,並且通常是當天回城。
2. 豐收的田野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蘇軾);如果說我出生和成長的故鄉古城揚州之秋有諸多曆史文化沉澱的美,那麽,先生出生和成長的故鄉山村之秋則有天然去雕琢的原生態美。春華秋實,田野裏的農產品和山上山下的山珍野果是婆家山村之秋的內涵。
照片12-17:金黃色的稻田、時常令我混淆的甘蔗和玉米杆(尤其是玉米穗還沒長出來時)、生薑、茭白。。。。。。;更不用說常見的蔬菜。非常感謝我的公公婆婆以及其他婆家親人們,他們使這些蔬果成了先生和我的日常佳肴。
3. 美麗的山水
照片18-22:美麗靈動的自然山水。淡淡的雲霧繚繞著翠綠的山巒,飄浮在村莊、田野;山裏的空氣彌散著一種特有的泥土、林木清香,撩撥著行人的身心。被婆家自然山水環抱,使我沉浸和陶醉在返樸歸真的感覺中。。。。。。。 照片23-25:我們家的自留山。自留山上長滿了鬱鬱蔥蔥的翠竹,使我想起娘家故鄉揚州的個園。婆家自留山上的翠竹也使我想起我們在休斯頓房屋後院裏的竹子,“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 。
4. 山村飲食
不止一位朋友問我在娘家江蘇揚州享受了那麽豐盛美味的淮揚菜,到了婆家浙江義烏山村在飲食方麵是否有落差;我回答:“沒有呀。娘家和婆家的飲食各有千秋,娘家親人以我喜歡的水鮮產品為主,婆家親人以我喜歡的蔬菜水果為主;我們都非常喜歡。”謝謝婆家的親人們。
照片26-27:2018年結婚66年的公公(95歲)和婆婆(86歲) ,在2018年1O月6號我給他們拍的照片。 照片28-29:婆家親人為我們燉的散養土雞、土鴨。 照片30-33:公公婆婆、先生、和我4人的部分日常中餐和晚餐。雖然沒有我喜歡的水產品,但有我喜歡的蔬菜,很健康,非常開心。有些蔬菜是到鎮上的菜巿場購買的,但大多數是婆家親人自留地裏的部分收成,都是沒有用農藥的有機蔬菜。 照片34-35:山上野生的栗子燉散養土鴨,味道好極了(照片34);不是野生而是栽植的樹上長的栗子燒肉卻被先生和我拋棄了(照片35),因為其味道遠不如野生的栗子好吃。然而,先生和我都想起在法國巴黎塞納河邊和土爾其伊斯坦堡爾大街上手拿炒的普通栗子,吃得津津有味的美好時光,那時可沒有挑剔那些栗子不是野生的。可見我們是軟弱的;有了比較就貪戀更好。 照片36:婆婆每天為我們準備好的早餐,我們健身回家就吃能吃上熱乎乎的早餐。
5. 豐盛的水果
婆家親人們知道我不僅是蔬菜大王,而且是水果大王:-)))。因此,每年探親,他們都為我們購買許多不同品種的水果,根本來不及吃。謝謝婆家親人們的厚愛。
照片37-38:軟籽石榴,是連籽一起吃,味道好極了,吃起來又方便,我每天吃兩個:-)));質量超過我們在美國超市購買的石榴。 照片39-40:野生的蘋果。好吃的水果太多,並且在美國我們也是購買有機蘋果,因此,此行在婆家探親期間,我隻吃了一個蘋果。 照片41-42:文旦,即柚子,質量不如我們在美國超市購買的文旦;在婆家探親期間,我隻吃了三分之一個柚子。 照片43:獼猴桃,質量很好,與我們在美國吃的相似,每天吃一個。 照片44:棗子,質量很好,與我們在美國吃的相似,每天吃4、5顆。 照片45:有機柿子,質量很好,是婆家親人自家院子裏果樹上長的,每天吃一個。 照片46-47:婆婆的愛--芝麻果仁澆切片。自從知道我喜歡吃芝麻果仁澆切片,老人家毎年為我做,都是有機成份,自家種的芝麻、山上的核桃、以及著名的“義烏紅”紅糖(義烏山蔗)。我已經五十中旬,但依然是一頭黑發,除了遺傳,婆婆這麽多年來做給我的芝麻果仁澆切片也是功不可沒 。謝謝老人家的厚愛。
6.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以往探親都是公公婆婆照顧我們;隨著公公(95歲)和婆婆(86歲)年紀越來越大,這幾年來每年探親逐漸變成我們照顧他們。從中,我學習做了一些在娘家沒有做過的家務活,並且樂在其中。作為遠行的遊子,我們對雙方父母都有許多的虧欠;對在靠近父母身邊的娘家和婆家兄弟姐妹以及他們各自的配偶,我們有說不盡的感激,感激和感恩他們平日對父母的關愛和照顧。
照片48-50: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從我們的臥室看到的風景和聞到的桂花香。每次回去探親,婆婆她老人家總是將我們在別墅三樓的臥室安排得清清爽爽,幹幹淨淨。 照片51-53:婆家主樓前有兩間小平房,是我們家的廚房;那裏有液化氣爐,但先生喜歡用大鍋灶炒菜,據他說這樣做出來的飯菜更香。於是,我就成了他的燒火丫頭,樂在其中: -)))。 照片54-56:雖然現在村莊家家戶戶都有自來水,但我經常喜歡用家裏的井水,節省水源能源(環保),又涼爽甘甜。娘家親人看了我的這些照片後決定以後回娘家探親時也讓做這些家務活,我開心地回複:“沒問題”,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