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長江下遊南岸的鎮江(古代稱“潤州”)曆史悠久、人文豐富,有眾多的名勝古跡;而位於城市西邊的西津渡古街區則是“鎮江文物古跡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是鎮江曆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鎮江與故鄉揚州一衣帶水、隔江相望;浮生偷得半日閑,2018年秋探親在娘家最後一天早晨,大弟開車帶我們到鎮江遊覽了西津渡古街區。
據相關介紹,至少從三國時期開始,西津渡就是著名的長江渡口。“西津渡古街全長約 1000 米 ,始創於六朝時期,曆經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的建設,留下了如今的規模,因此,整條街隨處可見六朝至清代的曆史蹤跡。西津渡,三國時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後才稱為“西津渡”。這裏原先緊臨長江,滾滾江水就從腳下流過。清代以後,由於江灘淤漲,江岸逐漸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腳下的超岸寺旁。當年的西津古渡現在離長江江岸已有 300多米距離。三國時期,這裏曾駐有孫權的東吳水師,唐代以後這裏更是專門派有兵丁守衛巡邏。宋熙寧元年 (1068) 春,王安石應召赴京,從西津渡揚舟北去,舟次瓜洲時,即景抒情,寫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詩: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隻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元朝時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從揚州到鎮江,也是在西津渡登岸。
1. 鎮江鍋蓋麵
早晨離開揚州家時,我們故意沒吃早餐,是為了到西津渡品嚐鎮江傳統早餐之一“鍋蓋麵”。據相關介紹,“鍋蓋麵也稱鎮江小刀麵,是中國十大名麵之一。。。成品的鍋蓋麵具有軟硬恰當、柔韌性好等特點。。。” “麵鍋大,鍋蓋小。當麵條下入沸水鍋後,用一個小鍋蓋蓋在麵湯上。其特點:一是生麵條逐份投入,熟後不粘結,不散亂,分量準確;二是麵湯滾沸時,易於清除浮沫,保持麵湯不混濁;三是麵條易熟透,不生不爛。”
照片1:我們從西津渡停車場出來後看到的大街。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131UPUCcIKL.jpg)
照片2: 見到西津渡大街上這家名稱響亮的“鎮江鍋蓋麵品鑒館”,我們立即決定進入這家飯店品嚐鍋蓋麵。進入後,我覺得有點奇怪,正是吃早餐的時間,但生意清淡,顧客不多(注:我們後來逛街才知在古街巷裏有幾家價廉物美的吃鍋蓋麵的小店)。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153m6nUrnKT.jpg)
照片3: 此飯店裏有關鍋蓋麵的來曆介紹。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171bg4yMBu5.jpg)
照片4: 不同種類鍋蓋麵,主要是加的澆頭種類不同。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189EqoYqjF3.jpg)
照片5: 開放式的廚房,可以看見正在煮的麵條。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208JnnbrU7c.jpg)
照片6: 先生點的雪菜肉絲麵。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2244bPXxQEa.jpg)
照片7: 因為我不喜歡吃麵食,並且在故鄉揚州親人們每天讓我吃豐盛的淮揚早點(
《2018秋娘家行:淮揚早餐、水鮮、家常菜》),我都吃煩了;於是,我在這個飯店點了最簡單的早餐--窩窩頭。先生和大弟還點了肴肉:-)))。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241FzEiyIkv.jpg)
2. 昭關石塔、觀音洞、救生會
照片8:拾階而上,主要是前往觀賞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元代建造的過街石塔(昭關石塔)。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261TGWKy0ap.jpg)
照片9-10:曲徑通幽--通向昭關石塔。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291NfvVJ50r.jpg)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312nDD189U6.jpg)
照片11-12:昭關石塔。據相關介紹,“這座元代過街石塔的塔基東西兩麵都刻有“昭關”兩個字,因此被稱“昭關石塔”。昭關石塔高約5米,分為塔座、塔身、塔頸、十三天、塔頂五部分,全部用青石分段雕成。按照佛教的解釋,塔就是佛,從塔下的券門經過就是對佛的頂禮膜拜。元代藏傳佛教盛行,除鎮江西津渡古街這座過街石塔外,元代還在北京南口、居庸關、盧溝橋等地建造有過街石塔。南口和盧溝橋過街石塔早已不見蹤影;居庸關石塔僅存塔基部分;鎮江的昭關石塔是中國惟一保存完好、年代最久的過街石塔。”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328bgVUXSJz.jpg)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347b01mEChZ.jpg)
照片13:觀音洞。傳說中,“有一天觀世音菩薩腳踩祥雲途經鎮江,親眼目睹了寬闊凶險江麵上船毀人亡的慘烈一幕,於是伸出援手,將掙紮在波濤中的遇難者救上了岸。人們感念於觀世音菩薩的恩德,在昭關石塔旁的山體上鑿成了觀音洞,表達了人們祈禱平安的一種美好願望。”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367NjjsFaU0.jpg)
照片14:救生會。據相關介紹,“。。。救生會,顧名思義就是濟渡救生的意思,是帶有慈善性質的水上安全救助機構。隋唐以前,鎮江江麵寬40多裏,到唐代時還有20多裏寬。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就留下了“江風白浪起,愁煞渡頭人”的詩句。每每風起浪湧,船工和渡客的呼救。。。鎮江救生會從宋代開始創設,此後代代相承,鼎盛時間還發展到南京、武漢等地,功不可沒。”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388B4qqw9Nf.jpg)
照片15:一眼看千年。可以欣賞到不同朝代、橫跨千年的城牆建築地基。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410SJsDc9kA.jpg)
3. 待渡亭、五十三坡、雲台閣
照片16:待渡亭。據相關介紹,“顧名思義,待渡亭是古人迎來送往或者小憩避雨等待擺渡的場所。這裏原先緊臨長江;清代以後,由於江灘淤漲,江岸逐漸北移,渡口也下移到玉山腳下的超岸寺旁。當年的西津古渡現在離長江江岸有300多米距離。”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4347kbOsW8S.jpg)
照片17:待渡亭一側的古街小巷。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453SIqUeSlt.jpg)
照片18:待渡亭一側小廣場上唐代詩人張祜的雕像以及他的那首膾炙人口的《題金陵津渡》“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裏,兩三星火是瓜洲。”(注:西津渡在古代又被稱為金陵津渡,有關這次探親遊覽瓜州記錄在
《2018秋娘家行:瓜洲水利閘、瓜洲古渡》和
《2018秋娘家行:出乎意料的中國瓜洲音樂節》)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472G28j4pkX.jpg)
照片19-20:拾階而上觀看到的待渡亭以及古街巷。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494EMTostia.jpg)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524BgwfkliD.jpg)
照片21-22:五十三坡。據相關介紹,“佛教中有個善財童子尋訪聖賢的故事,他先後求教於53位高知者;最後在觀世音菩薩的點化下大徹大悟,成為觀音的左脅侍。五十三坡的地名就是從這個佛教傳說故事中得到的啟發,人們每上一級台階,仿佛就是參拜了一位聖賢。”登上五十三個台階後,我使勁地想自己是否變得更有智慧一些,是否徹悟了一些,好像沒有任何改變:-)))。詢問先生同樣的問題,他微笑著說:“我覺得你變得更傻了”:-(((。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582EAZOaRlf.jpg)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602uCrGbsO7.jpg)
照片23-24:雲台閣,鎮江的地標性建築之一。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622xn56GHck.jpg)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643k76Pbs9W.jpg)
照片25:登上雲台閣,可看見鎮江城市全貌,高樓與矮屋相映成趣。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660iCCyQiJU.jpg)
4. 千年老街、百年老店
照片26:千年老街上鱗次櫛比、錯落有致的青磚黛瓦兩層小樓磚木結構房屋,翹閣飛簷、雕花窗欄,大多數是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681azfm9AsU.jpg)
照片27:位於西津渡古街之一小碼頭街一端的小廣場即將開業的金陵渡酒店。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699dvYP7vc8.jpg)
照片28:我用手機拍攝逆光中的小碼頭街,大弟用手機拍攝逆光中的我。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716CoJUMMft.jpg)
照片29-32:千年老街記載著千年滄桑;百年老店訴說著百年變遷(注:西津渡古街上的這兩家鎮江名吃“鍋蓋麵”,價廉物美)。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739Ffwlhj5v.jpg)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7782w8G31Pn.jpg)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868F9jdaBQO.jpg)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887rRjBIgaB.jpg)
照片33:在西津渡古街上看到兒時吃的零食,金剛臍、大京果、小麻餅,感到非常親切。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910Bp6XzqR8.jpg)
照片34:西津渡古街上的古街巷和老字號店之一。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9263RwClvEg.jpg)
5. 英國領事館及其它西洋建築舊址
據相關介紹,“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根據不平等的《天津條約》,清朝政府被迫在長江沿線對外開辟了五個通商口岸,鎮江就是其中之一。鎮江雲台山下沿江一帶,包括西津渡被劃為英租界;1864年左右在這裏修建了英國領事館(簡稱英領館), 是一組由五幢房子組成的建築群;並且在英租界還有其它不少西洋建築。”
照片35-38:曾經的英領館建築群如今屬於鎮江博物館。看到不少人在英領館這組建築群拍照留念,曾經在英國留學並且畢業後多次重返英國遊玩的我也忍不住站上去拍了照片。先生取笑我這是典型的從眾行為:-)))。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953jrAOtNVK.jpg)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973hqOiEto1.jpg)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2990L3uOylCU.jpg)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3008vf9APt18.jpg)
照片39-41:西津渡英領館附近的其它西洋建築。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30250JEoKFtz.jpg)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3051Q2g5twtR.jpg)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3075RzgePJ4a.jpg)
照片42:在西津渡古街區遊覽結束後,我們沿著長江岸邊漫步,嚴格地說,是沿著長江夾江(支流)漫步。據相關介紹,曾經緊臨長江的西津渡在清代以後,由於江灘淤漲,江岸逐漸北移(注:長江北岸的古代重鎮瓜州塌陷於長江裏,如今的瓜州鎮幸存的古建築極少),當年的西津古渡現在離長江江岸有300多米距離,並且是離長江夾江的距離,離長江主流的距離更遠。
![](/upload/album/40/f8/8f/51bbdd4c4065KzKTzDnt.jpg)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