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利亞半島之旅 (2)裏斯本的河與山

伊比利亞半島之旅 (2)裏斯本的河與山

快樂玉子


來來去去走過同一座紅橋,大橋連接著開闊的特茹河兩岸星星點點的靚麗小樓。她就是裏斯本著名的4·25大橋!
位於歐洲大陸西海岸的裏斯本4·25大橋,曾是歐洲第一長橋,世界第三長懸索橋。1966年大橋落成時,她被當成禮物送給當時的統治者Salazar,故以其名字命名。如今大橋以葡萄牙人民1974年4月25日民主革命勝利之日的命名,“4·25大橋”。一座裏斯本人引以為驕傲、象征民主自由的橋。裏斯本4·25大橋的顏色和外形看上去與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十分相似。難怪,這座橋是金門大橋的姊妹橋,都出自美國舊金山奧克蘭海灣橋建公司(San Francisco-Oakland Bay Bridge)之手。
橋分上下二層,上層走車道,下層過火車。綠色的河水,紅色的橋,兩岸層層疊疊五顏六色的建築。導遊說,裏斯本有“七丘之城”之稱,特茹(Tejo River)河沿著起起伏伏的丘地穿城而過。城市建築物、民居和商城,大多建在沿河兩岸高高低低的山坡上。4·25大橋連接了兩岸的街市。
地陪說,日落時,夕陽下的大橋景色最是迷人。
此時日頭高照,紅彤彤的鋼梁耀著紅輝。橋下靜靜流淌著特茹河水,水麵映照出岸邊城市建築的倒影,秀美寧靜。
對岸橋頭的阿瑪達(Almada)山上,矗立著一座麵向裏斯本城市的張開雙臂的雕像,那就是裏斯本城市的守護神,大耶穌基督的巨型塑像。
“上山嘍!”地陪說。
阿瑪達山實在算不上高山,一片高坡地而已。因坡頂立著巨大的耶穌像而出名。昔日葡萄牙是巴西的宗主國,戰亂時葡萄牙王室政府紛紛流亡巴西。葡萄牙的這座聖人像就是巴西裏約熱內盧耶穌基督塑像的翻版。
據說葡萄牙一紅衣主教目睹巴西的救主耶穌像後,萌生愛意,發心在裏斯本建一座神像。
非常有意思的是建造這座聖像的全部捐款來自葡萄牙的婦女們。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葡萄牙因是中立國沒有卷入殘酷的戰爭。葡萄牙的婦女們真誠感謝上帝保佑自己的丈夫兒子沒有流血犧牲。巨大的基督像在女人們的感恩心鼓舞下一磚一瓦地壘建起來。虔誠的葡萄天主教徒們了卻了主教的心願。
裏斯本的耶穌基督像的立在高達75米的方形石座上,高高在上的大耶穌像,向每一個仰望他的人伸出寬廣的雙臂。據說遊人可以從石座的內部電梯到聖人腳下。
裏斯本的大耶穌像太高太遠,完完全全是葡萄牙人心中神的形象,高高在上超凡脫俗!在他的腳下,人顯得那麽渺小。麵對巨大無比的神像,人不能不生出敬畏之心。我比較喜歡巴西裏約熱內盧的救助耶穌像,他仿佛就在你身邊。在他的懷抱裏,你更多地感覺守護神的仁慈和溫暖。
步入耶穌基督像底座入口處的天主教小教堂。看看教堂裏陳列的圖片,聽聽大耶穌基督像的建築曆史和虔誠的葡萄牙婦女感謝上帝恩典而無私奉獻的故事。
小教堂寥寥無幾個人。一個虔誠的教徒靜靜坐著,默默祈禱。
遊人們大多擠在基督像廣場的觀景台上。巨大的鐵塑十字架,手捧花環的修女,把人們的視線再一次引向高高在上的大耶穌像。
團友們嘰嘰喳喳忙著選角度,與高大的大耶穌像和身旁的4·25大橋合影。
居高臨下,我有閑一覽裏斯本的城市,裏斯本的河與山。
“小心小偷!看好錢包!“導遊Sam像和尚念經一樣不斷重複地提醒我們。有地陪在前麵帶路,導遊在隊尾壓陣,小偷也該收斂一下。更何況是在聖像腳下呢!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