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戰場遊記之七十五:伯羅奔尼撒戰爭 (下)

來源: 小百臉 2019-02-03 15:08:5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903 bytes)
古戰場遊記之七十五:伯羅奔尼撒戰爭 (下)   

西西裏戰事地圖:    
 

     公元前415年,戰爭再度爆發。這一次,戰爭的導火線在西西裏島最西端的艾格斯塔(Egesta)。這也是一個小邦,居民相傳是在特洛伊陷落之後逃難至此的特洛伊人的後代。他們西邊是迦太基人建立的若幹小殖民地,南邊是麥加拉人建立的殖民地塞林努斯(Selinus)。包括麥加拉人在內的希臘人並非最早來到西西裏島的人群,但由於他們的積極開拓,在公元前五世紀中後期,西西裏島已經存在很多希臘人的城邦了,其中最大的城邦是科林斯人建立的殖民城邦敘拉古(Syracuse)。艾格斯塔和塞林努斯由於通婚這類的事情交惡。塞林努斯向敘拉古尋求幫助,一起進攻了艾格斯塔。公元前415年,雅典出動戰艦130多艘,輕裝步兵1300人,重裝步兵5100人,出征科林斯的殖民地西西裏,準備奪取敘拉古。公元前414年春,雅典計劃封鎖敘拉古,但科林斯和斯巴達的支援使雅典的計劃落空。公元前413年,戰爭轉入海上,敘拉古人及其同盟者終於粉碎了雅典人入侵。雅典損失慘重,折損了近5萬人,包括無數重裝步兵、騎兵、水手、還有戰艦和金錢,將自己逼上窮途末路。西西裏遠征是伯羅奔尼撒戰爭的轉折點。
 
艾格斯塔的古代劇場:
 
 
      在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敵對雙方都把“蹂躪土地”作為主要作戰手段。伯羅奔尼撒人入侵阿提卡,雅典人襲擊伯羅奔尼撒沿海地帶,都幹著同樣的事情:砍葡萄藤、油橄欖樹,割掉或燒掉莊稼,拆房子,搶東西,宰殺牲畜(如果貴重財物和牲畜沒有及時轉移)等等。這一招很惡毒。如果哪個農戶碰上了,就倒黴,冬季就要餓肚子,這些倒黴的農戶就要鼓動別人出城反擊。如果年複一年反複蹂躪,就更遭殃了。
  
       雅典在西西裏慘敗後,戰爭重心移回帝國的核心領域:阿提卡平原及東愛琴海諸島。斯巴達人一方麵以狄克利亞要塞為據點,把控了阿提卡平原的局勢。另一方麵,他們鼓動雅典在東愛琴海諸島的臣屬們叛亂,從而截斷其財富源流。不僅如此,他們還與原來的敵人波斯帝國勾結,謀劃瓜分雅典
 
帖撒羅尼迦市區:
 
 
       希臘諸邦一聞西西裏慘敗,他們第一反應大多是加入到反雅典的隊伍中。因為他們從遠征行為中認識到雅典在本質上尋求擴張,如果雅典不倒,災難總有一天會臨到自己頭上。這種形勢使得斯巴達的"希臘解放者"的名號更加響亮。公元前413年冬,斯巴達加緊備戰,準備一舉吃下雅典;雅典則開源節流,擴建軍隊來麵對伯羅奔尼撒人的入侵及屬邦的叛變。
 
希俄斯島:
 

        東愛琴海諸島的國家中,有幾個比較重要:優卑亞、希俄斯、萊斯博斯等。首先公開叛亂的是希俄斯,並且與波斯帝國密切相關。公元前413年,波斯的總督提薩弗涅斯(Τισσαφ?ρνης)與斯巴達合謀削弱雅典,這樣他便能征收貢賦上繳給波斯帝國。這樣,希俄斯就有了斯巴達、波斯在背後撐腰。然而希俄斯的叛亂沒有及時展開,反讓雅典人抓住機會。公元前412年夏,雅典擊退了斯巴達的艦隊,稍恢複些元氣,斯巴達在東愛琴海諸島的第一次行動就此失敗,但卻拉開了東愛琴海諸島叛亂的序幕。斯巴達海軍後來接連取得諾提昂海角、薩莫斯等戰役的勝利,穩定了陣腳。
 
薩莫斯島:
 

     公元前405年,斯巴達海軍在萊山德指揮下,於赫勒斯滂附近的羊河全殲了雅典海軍。羊河戰役是伯羅奔尼撒戰爭最後的決定性戰役,也叫阿哥斯波塔米戰役 (Battle of Aegospotami)。羊河係土耳其加裏波利半島的一條小河,其河口注入達達尼爾海峽處即阿哥斯波塔米戰役發生地點。我們在2014年曾在這一帶潛水去看第一次世界大戰水下沉船。請參閱《古戰場遊記之二十六:深潛到海底看世界大戰遺跡》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56881/201507/12324.html   。
 
羊河河口的達達尼爾海峽風光:
 

      此次戰役中,萊山德以逸待勞,按兵不動,等候敵軍疲勞時機突然發動偷襲反攻。斯巴達船隊一舉摧毀擁有180艘船艦的雅典艦隊。幾乎整個雅典艦隊(160艘戰艦和3000-4000名水手)被俘獲了,僅9艘戰艦在艦隊司令科農的帶領下逃亡到塞浦路斯。斯巴達艦隊乘勝返回蘇尼翁海灣從海陸兩麵進逼雅典。長達數月的圍困,使不堪饑餓之苦的雅典人終於投降,並拆除了他們在27年前築造而引起這場戰爭的,從比雷埃夫斯港到雅典的“長城”。為伯羅奔尼撒戰爭畫上了句號。
 
蘇尼翁海灣:
 

蘇尼翁的海神普賽東神廟殘址:
 
 
      公元前404年4月,雅典與斯巴達簽訂屈辱合約。合約規定雅典解散提洛同盟,加入伯羅奔尼撒同盟,斯巴達自此取得了希臘霸權。戰爭給希臘世界(也包括斯巴達)帶來前所未有的破壞,致使小農經濟與手工業者破產,不少城邦因為喪失大批勞動力而使土地荒蕪,工商業停滯。隨之而起的奴隸起義也沉重地打擊了奴隸主的統治,進一步加速了希臘城邦的衰弱。因此伯羅奔尼撒戰爭不僅結束了雅典霸權,而且也使整個希臘奴隸製城邦製度逐漸退出了曆史舞台。修昔底德指出,從小邦科希拉開始發展出如此激烈的內戰,而後愈演愈烈的邦派鬥爭就像瘟疫一樣,傳遍了整個希臘世界。在血腥而又殘酷的內戰中,很多平時根本無法想象的殺戮和死亡方式都展現了出來。“戰爭是個殘酷的教師”,修昔底德如是說。
 
一群考古實習生在戰爭遺址挖掘:
 
 
      但故事並未結束,斯巴達人取得了希臘世界的霸權後,很快激起了科林斯、底比斯和雅典等城邦的反抗。波斯人由於懼怕斯巴達也開始反對斯巴達,公元前397年波斯人聚集了300艘三列槳戰艦,但波斯缺乏熟悉水戰的將軍,於是他們將這隻艦隊交給了逃亡中的科農。公元前394 年,在奈達斯戰役(Battle of Cnidus)中,科農擊敗了斯巴達艦隊。隨後,科農將艦隊開到了比雷埃夫斯,重建了雅典到比雷埃夫斯的長城。那已是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10年後的故事了。
 
從我們的遊輪上俯視比雷埃夫斯港:
 
 
       殘暴的戰爭不唯給雅典,更給希臘帶來了災難,它是希臘文明盛極而衰的轉折點。戰前,以雅典為代表,人們意氣風發,銳意進取,崇尚道德與理智,全社會蒸蒸日上。戰後,這一切都崩塌了:僭主製在雅典一度複辟,斯巴達的霸權也在三十年後迎來終結。其後又三十年,馬其頓(Μακεδον?α)國王腓力二世征服了全希臘,建立其統治。
 
斯巴達覆滅後沒有任何殘留遺存。這是從邁錫尼遙望拉克兌蒙山穀:
 

       又過了兩千三百年,從1881年到1893年,希臘人在科林斯地峽的最窄處鑿了一條長6.3公裏的運河,就叫科林斯運河。從此伯羅奔尼撒半島就與希臘本土分隔。建造者鑿入84米深的岩層,工程相當浩大。但它水麵寬僅24米,以現代船舶的尺寸來說,隻有很小的小船才能通過科林斯運河。下麵兩張照片顯示從水麵和頂部看運河:
 
 
 
       世界永遠在變化,隻有人的自私和貪婪性沒有變。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小時候讀蘇聯中學課本講過這段曆史。到後來雅典窮途末路的時候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68 bytes) () 02/03/2019 postreply 15:44:27

記不起哪裏看過的,說連神像臉上的金子都刮下來。 -小百臉- 給 小百臉 發送悄悄話 小百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3/2019 postreply 17:37:2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