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戰場遊記之七十四:瑪薩達古城(上)
遠望瑪薩達古城(由於我們是上世紀90年代去該地旅遊的,當時還沒有數碼相機。照片翻拍後質量很差。故本文大部分照片采自網絡):
瑪薩達古城位於猶地亞沙漠與死海穀底交界處的一座岩石山頂,高出死海海麵434米。其東側懸崖高約450米,從山頂直下死海之濱;西側懸崖高約100米。山頂平整,呈菱形,南北長約600米,東西寬約300米,周圍城牆長約1400米。通向馬薩達的自然道路都極為險峻,最主要的是東側的“蛇行路”(SnakePath)現在仍可通行:
也可坐纜車登頂:
聰明絕頂的猶太人其實曆史上沒過上幾天舒心日子。如果我們相信《聖經》記載的,那麽從雅各的家族定居在埃及起,他的子孫就淪為奴隸了。摩西帶領他的人民逃出埃及要回到上帝允諾給他們的以色列故土(公元前13-12世紀)。他們先在西奈沙漠中流浪了40年,最後在迦南地區定居下來,仰著地中海沿海腓力斯丁人的鼻息過矮簷下的生活。我們在那次旅遊中幾乎去過以色列的每一個角落。說實話我真看不出哪塊地流著奶和蜜,到處都幹旱貧瘠。大概隻有加利利海西南側沿岸那些人民公社憑著滴灌技術還過得去。三千年多前有高科技麽?四周都是虎視眈眈的敵人,這天天提心吊膽的日子怎麽過?
唯一稱得上輝煌的朝代隻有掃羅的兒子大衛(公元前1004-公元前965年)先拿塊石頭擊倒巨人歌利亞,然後通過成功的軍事遠征,包括最終擊敗腓力斯丁人以及通過同鄰近的王國結成友好聯盟,將他的王國建成了該地區的大國。後來,從埃及邊界和紅海到幼發拉底河兩岸,他的權威都得到了承認。在國內,他將12個以色列部族聯合起來組成一個王國,並使他的首都耶路撒冷和他的君主政體成為該國國民生活的中心。
佛羅倫薩藝術館手執石塊的大衛雕像:
大衛的兒子、繼承人所羅門進一步加強了這一王國。但他好大喜功、不顧民生的作為不得不付出死後沉重代價,人民的不滿終於導致王國崩潰。所羅門死後(公元前930年),國家分裂成北方以色列王國和南方猶大王國,各延續了200多年和400年。這要放在中國,也能比擬漢朝了。
此後亞述人和巴比倫人摧毀了耶路撒冷和聖殿。猶太人再次流亡,或淪為異族國家的次等民族。充其量也就是第二聖殿時期在波斯帝國的範圍內,由祭司和長老會在耶路撒冷領導的自治國家。到了羅馬帝國,幹脆連自治都不讓了,還苛刻壓迫。猶太人忍無可忍,發動起義,最後在瑪薩達古城敗亡。猶太民族最終四海流落,成為腰纏萬貫的銀行家、諾貝爾獎金常務獲得者、布爾什維克卓越領導人、納粹集中營不幸的犧牲品。有個黑人同事對我說:“世界上白人才能騙白人,黑人才能騙黑人,中國人才能騙中國人。隻有猶太人例外,他們什麽人都能騙。”
通向絕壁頂上的步行道:
據曾參加那次起義的猶太曆史學家Flavious Josephus的記載,瑪薩達最初由“古代的國王們”,好像其中一位叫Jonathan,所建。公元前40年,以色列大希律王(公元前74-前4年)為躲避帕提亞人扶植的國王Mattathias Antigonus,曾從耶路撒冷逃到瑪薩達避難。之後,從公元前37年到公元前31年,大希律王在瑪薩達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並把它作為緊急情況下的避難所。這是宮殿遺址:
大希律王死後約十八年, 即公元14 年, 羅馬帝國並吞以色列(那時稱作猶地亞), 激起猶太人的反抗。 公元66-70年爆發了全境猶太人的大規模起義。起義之初,Menahem Ben Jair率領一批戰士和婦女攻取了瑪薩達。70年,耶路撒冷包括第二聖殿被羅馬人摧毀,Menachem也在耶路撒冷被殺。他的外甥Eleazar僥幸逃出耶路撒冷,在瑪薩達建立了猶太反抗基地。此後,被羅馬追捕的猶太人陸續來到這裏,瑪薩達成為起義軍的最後據點。
古城城牆和防禦工事:
瑪薩達西城門:
(待續)
耶穌是個人道主義者,生前似乎不涉及政治。他大約死於公元30年前後。他死後的影響力在猶太人中也不很大。倒是300年後由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狄奧多西一世執政後在羅馬帝國發揚光大。瑪薩達的抗爭應該與耶穌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