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了傑克倫敦的"曠野的呼喊" (又譯成"野性的呼喚" ---"the call of the wild"), 想像那條忠犬巴克回歸自然後,如何在無邊的原野上飛奔,全無羈絆。由此延伸至"生活在蒙古大草原,躍馬揚鞭,彎弓射雕,何其瀟灑!" 長大以後,更多的卻是向往中美州的雲端熱帶雨林和莽莽非州大陸的狂野。
此次一行四人,從南許維爾,經芝加哥,轉倫敦,至肯尼亞首都內羅畢,開始兩周的東非原野上追蹤5大動物:獅、象、犀牛、豹和水牛。
7月是南半球的冬天,是為旱季,當坦桑尼亞廣袤的塞倫蓋蒂15000 平方公裏的大草原無法養活2 百萬角馬和1 百萬斑馬時,舉世無雙的數百萬動物大遷徙發生了。被生存的原動力和本能驅使著,這些動物自南向北奔向將坦桑尼亞和肯尼亞一水相隔的馬拉河,然後在河邊止步。河對岸是一片綠色的肯尼亞的馬塞馬拉大草原,那裏像征著生命,食物,交配和繁衍。可是在馬拉河的混濁的河流中,卻蜇伏著數千條體型碩大的饑餓的鱷魚,正布置著一年一度的慘烈的盛宴。 這次去東非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去親眼目睹無數的角馬和斑馬那驚心動魄的為生存或死亡的一躍入河?
半夜到達內羅畢,睡了幾小時後,駕駛員兼向導賽夫(Seff), 開著專為非州追蹤動物而改裝的豐田陸地巡洋艦SUV,一路往南,前往內羅畢以南240公裏,背靠乞力馬紮羅山的安博賽利國家公園(Amboseli national park)。在旅館扔下行李後立即驅車深入大草原。
當地人為馬塞人
主要動物:非州灌木大象,水牛,黑斑羚
不一刻,遇到了我那貧乏的想象力無法啟及的大象群:數百頭大象聚在一起!
盡管大象是群居動物,卻經常可以看到成年公象離群獨處。待到成年,公象會悄悄地離開,獨覓食物,尋找發情的母象。通常一夜情後(其實整個交配過程很短),母象歸隊,經過2年妊娠,產下幼象,集體撫養至成年。若產下的是公象,5-7 年後離群;若是雌象,則永遠留在娘家
這幾隻應該已經成年了
這上百隻大象不緊不慢地走過車道,向夜宿的方向走去。
象群是母係氏族。領頭的通常是祖母級,稱為
"Matrac". 她通常有極為強大的記憶力,與人類相反,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記憶力經久不衰(研究神經科學的比我聰明幾個數量級的科學家們應該化大精力研究大象不得老年癡呆症的原因)。
據說這種記憶力通過嗅覺獲得,而它們又極不變通,如果恰巧也路過這條土路,它們仍然可以識得原路並且會頑固地走老路。據Seff 說,雖然它們生性平和,但如果我們的車正好停在它們的必經之路,它們不願繞道,而可能輕易地用長鼻和象牙掀翻車子,踏著原路掦長而去。
這兩個小年輕吃飽了就生事,幹起仗來,幾隻小白鳥好似做裁判,一點不像勸架的樣子
左邊那個可能是贏家
戰罷歸隊,去追祖母
兩個拔腿飛奔,又比了起來。還從沒看到過大象跑得那麽快,而且就在眼前
難分伯仲
這隻大象好像被什麽引向了別的方向,希望會及時發現錯誤,回歸家庭
它大概貪吃,落了單,跟角馬混了
小鳥大概奉祖母之命來催母親和小象快速歸隊
趕緊走!
等等我!俺象小腿短,走不快的!
快趕上了
勾住你的尾巴了,拖著俺走吧!
有條不紊地前行
在夕陽西下的那一頭,是這個龐大的象群的安身處,當四下一片漆黑時,小象們被圍在中間,成年象則散在四周以保護子女
老祖母,無數億的腦細胞及由此生發的軸突構成無比複雜的網絡,記錄了幾十年的信息,真不知道為什麽大象的體細胞會經過所有動物無法避免的退行性變,而神經細胞則一直不退化
這隻孤獨的大象,緩緩地跟在大隊後麵,一說是職位較高的母象職司殿後,另一說是病象滯後,盡管全家仍然會等它一起過夜
老祖母的特寫:一雙混濁的老眼,一段粗厚的象鼻,碩大的顱骨內蘊藏著智慧。
然而,象終有一死。平均壽命65歲。
無論是老死的或是病死的象,都會被整個家族悼念。據說象們是唯一的有組織地悼念逝者的動物。活著的大象們會排成一圈,將逝者安置於中。它們會折下很多樹枝覆蓋在死者身上。7日之後,象群會離開死者,繼續前行
當晚住在安博賽利動物保護區內
理論上可以泡著水看廣闊的原野和奔馳的動物,但是一天下來比較累了,很少人會泡在池子裏
長頸鹿一家7口
?異地看著我們幾個不速之客
成年角馬欲奮蹄
鴕鳥, 生性暴躁,徒有翅膀卻不能飛。用巨喙搏擊,令落單的獅豹忌憚三分
安博賽利動物保護區內的主路
典型的非洲原野上的刺槐樹(Acacia)
一小群斑馬,預計不久將看到成千上萬的斑馬
這次不巧,隻能遠遠地看到一小批火烈鳥. 據說今年因為雨水太多,肥了牧草,卻提升了湖水,使得火烈鳥賴以生存的水草藻類可望不可及,從而使非洲本土和從歐洲遷徙來的火烈鳥止步不來。
乞力馬紮羅山,為非洲最高山,海拔5895 米。
小時候看海明威寫的"乞力馬紮羅的雪",每每被那對人性的細膩的描寫所感動,從而極為神往那謎一樣的大山。可是,據說由於山高雲密,人們往往羈留數日而不得見其真麵目。
我們的帳蓬建築在麵山的小坡上,如果雲開霧散當能見到此山。
是日早晨,甫過6點,就巴巴地守在平台前。初時濃霧鎖山,過7點後,灰色的霧竟然片片飛走。初冬(7月是赤道線上最冷之際,大約攝氏10度)的晨?瞬間將山脊照得通亮。
放眼望去,仿佛那位瀕死的作家亨利昏迷中靈魂升空時突然見到乞力馬紮羅山頂的皚皚白雪,頓然徹悟。
可惜,也許是由於人類的活動所造成的"溫室效應",山頂的積雪漸漸消融,據估計在2020 年,山頂積雪將不複存在。
此為馬溫澤山(斯瓦希裏語 Mawenzi),像一名忠實的侍衛,千百萬年來在左側守衛著乞力馬紮羅
下一站是納庫魯湖野生動物保護區,期望見到更多不同種類的動物
題外點滴:
1)從南許維爾登機,本應下午4:28起飛,大晴天卻一拖再拖,從4:28 開始數度推遲,到芝加哥已是9:15 分了。 從芝加哥飛往倫敦的班機擬7:25 分起飛。因為芝加哥經曆了4個小時的雷陣雨,因此延到9:25 起飛。我們堪堪錯過了班機,隻能推遲到第二天同一時間起飛。這給了我們第二天在中國城大吃一頓午飯的機會;尤其知道此去二周在想念中國菜肴時除了吞口水外別無它法,蔥薑龍蝦和油淋鮭魚倍感可口
2)到內羅畢時,唯一托運的小行李箱卻被留在了倫敦希斯羅機場,驅蚊劑,防曬霜,牙膏,以及女士們的瓶瓶管管(出於禮貌,不稱它們為壇壇罐罐)都無法使用。
其後,從安博賽利北上去納庫魯湖時到內羅畢機場去取行李,耽誤了至少二小時
3)
a. 非洲:世界上麵積(3千萬平方公裏)和人口(11.7億) 第二大州,僅次於亞洲
b. 公認非州是人類和大猩猩的起源地
c. 非州北界地中海,東北是紅海,東南臨印度洋,西接大西洋,
d. 首都內羅畢,取當地馬賽族語:冷水,因內羅畢河流過市中心。2011年有三百多萬人口。
e. 肯尼亞曾為英國殖民地,1963年獨立,因此留有相當深的英、歐氣息。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