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之都威尼斯

來源: zhao_紐約2016 2016-07-24 16:41:5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152 bytes)

盡管威尼斯素有“漂浮之都” 、“百島城” 的美譽,紐約時報甚至評它為世界上最美“人造之城”,但我來時對它的期望值很低,因為我覺得威尼斯五百年前就登峰造極了,五百年來是一直在走下坡路。雖然這裏曾經是歐洲通往阿拉伯和遠東的門戶,十字軍東征從這裏開拔;散布在意大利亞平寧半島、拜占庭帝國沿岸的交易點曾使其成為地中海的交易運輸中心和霸主;但好望角發現、大航海開始後,威尼斯就漸漸被甩下了。

那些在富裕時期幾百年積累的財富,變成了“老錢”,選擇進入了繪畫、音樂、舞蹈藝術領域,而不是去追逐更激烈更深遠的目標。這種富裕、悠閑、固守的心態,的確使威尼斯成為一個比較牛逼的藝術中心,甚至有自成體係的畫派(The Venetian Painting)和樂派(The Venetian School),也吸引了世界級的作家(狄更斯、托馬斯曼、海明威等)來居住。但這些富人、閑人無法真正成為這個古老城市的向前的動力。

今天威尼斯的真正居民不到七萬人,大部分年輕的居民已離開去別處尋夢;每年大約有兩千萬遊客,但95%的遊客不會過夜。絕大多數的底層服務人員,都是外來的移民。走過彎彎曲曲的窄窄的小巷,很多門頭小店,都冷冷清清、門可羅雀,與外麵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遊客人群,形成渲明的對比;步入店內,服務生也隻是輕輕點頭,完全沒有岸邊橋頭叫賣的急切。威尼斯,實際變成了個博物館。

唯一的不同是,這個博物館的底座每年幾毫米在不停地下沉;更重要的是,威尼斯所處的亞得利亞海海平麵在上升。雖然外麵有一道沙堤隔開,但每年的季節性海浪,使聖馬克廣場,從100年前每年被淹9-10次,到今天每年被淹90-100次。相對於海平麵,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其實比威尼斯還要低,但荷蘭依靠人才和現代科技,設計了巨型海底浮動鋼欄,可以有效地防止城市被淹。但威尼斯是隻說不練。也許威尼斯真的會“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因水而沒”?

今天的威尼斯早已不是莎士比亞戲劇裏的《威尼斯商人》的風貌;朱自清散文裏別致、幹淨、溫和、透明的威尼斯,曾留給我們心底多少憧憬和新奇的幻想?而今天的大運河邊被汙水浸泡的很多老屋,早已是風燭殘年、岌岌可危。聖馬克廣場上帶翼的獅柱,也已年久失修,風雨斑駁。

藍色的“剛朵拉”搖櫓小船上的手風琴聲依然悠揚,傍晚的夕陽依舊把海水和聖馬克教堂圓頂染得瑟瑟通紅,岸邊高級酒店和咖啡館裏的詠歎調依然讓人蕩氣回腸。但這座浪漫的“水上都市”能持續多久?這也許是人們迫切來旅遊的原因之一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