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地中海遊輪行(之四):佛羅倫薩及比薩
遊輪停靠Livorno 港後, 乘巴士去佛羅倫薩及比薩。要想更好地觀看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Florence,意大利:Fiorenza) 位於意大利中部,是托斯卡納區(Tuscany) (首府。位於亞平寧(Apennines,意大利: Appennino)山脈中段西麓盆地中。阿諾河 (Arno river) 橫貫市內。 佛羅倫薩位於意大利交通中心,是來往羅馬和意大利北部的必經之地。
詩人徐誌摩首次將她譯為翡冷翠, 似乎比“佛羅倫薩”來的更富詩意,更多色彩,也更符合古城的氣質。詩人自身著有《翡冷翠的一夜》一書。後來,作家徐魯著有《翡冷翠的薄暮》,畫家黃永玉著有《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 80後詩人風來滿袖著有譯詩集《沿康河到翡冷翠》。
佛羅倫薩是歐洲文藝複興運動的誕生地(發祥地, 搖籃),藝術與建築的搖籃之一,擁有眾多的曆史建築, 藏品豐富的博物館(諸如烏菲茲美術館、學院美術館、巴傑羅美術館、碧提宮內的帕拉提那美術館等)。是舉世聞名的文化旅遊勝地。市區仍保持古羅馬時期的格局。多為中世紀建築藝術。曆史上有許多文化名人誕生、活動於此地,比較著名的有詩人但丁, 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 畫家/雕塑家米開朗基羅、政治理論家馬基維利、雕塑家多納太羅等。佛羅倫薩曆史中心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1865-1871年曾為意大利統一後的臨時首都直到1871年遷往羅馬。佛羅倫薩的市徽就是百合花。
佛羅倫薩於公元前59年建城,隻是安置羅馬帝國退役士兵的地方,從公元4世紀開始設置羅馬天主教教區,曾先後被拜占廷帝國、東哥特人、倫巴第人和法蘭克人統治,公元1115年開始成為一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特許的自治城市。由於它獨特的地理位置,佛羅倫薩漸漸成為歐洲商業中心。
約1000年前,雨果從Lucca搬家到佛羅倫薩,在此之後,佛羅倫薩進入了它藝術最繁華的時期,這段時期內,許多建築拔地而起,如:di San Miniato al Monte。此外政治家們也在這裏大展拳腳,教皇黨員和保皇黨之間的競爭不斷。商業發達的佛羅倫薩製造了本地的金幣,並於1282年開始流通使用。佛羅倫薩成為歐洲經濟、文化重鎮。
美第奇家族 (Medici family):
佛羅倫薩最為輝煌的時刻,要數文藝複興時期, 參觀者應該了解美第奇家族。有人稱美第奇家族 是文藝複興的教父(Godfather), 沒有美第奇家族,意大利文藝複興肯定不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麵貌。
從13世紀起,因為皇帝和教皇的紛爭,城市中政界分為皇帝支持的齊伯林派和教皇支持的蓋爾非派,蓋爾非派勝利後又由於依附教皇和強調獨立分為黑蓋爾非派和白蓋爾非派,最終黑派勝利,但很快政權落入美第奇家族手中,美第奇家族曾經出過幾任教皇,美第奇家族的獨裁統治持續將近300年。14世紀開始到16世紀,由於當時佛羅倫薩財富積累,城市富裕,美第奇家族作為文化的保護人,鼓勵新型藝術的發展。當時羅馬天主教會出現危機,法國在阿維尼翁另立教宗,教廷分裂,又由於1348年“黑死病”(鼠疫)在歐洲流行,大量人員的死亡。造成中世紀價值觀受到批評,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得到重新評價,人文主義的思想開始出現。其後在歐洲各地迅速蔓延的文藝複興運動正是從佛羅倫薩開始出現的。
長達三個世紀的佛羅倫薩曆史可以說是與美第奇家族的興衰緊緊聯係在一起。當時家族掌握了當地實際的政治和經濟權力。美第奇家族酷愛藝術,在其保護和資助下,當時積聚在佛羅倫薩的名人眾多,如:達·芬奇(Da Vinci)、但丁( Dante)、伽利略、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多納泰羅、喬托、莫迪利阿尼、提香、薄伽丘、彼德拉克、瓦薩裏、馬基亞維利(《君主論》的作者)等都是其中之一,而正是有了眾多卓越的藝術家們創造了大量的、耀著文藝複興時代光芒的建築、雕塑和繪畫作品,佛羅倫薩才成為了文藝複興的重中之重,成為了歐洲藝術文化和思想的中心。
直到 1737年美第奇家族最後一個統治者去世後,佛羅倫薩重又陷於奧地利的統治。美第奇家族出了3位羅馬教皇和兩位法國皇後。
聖母百花大教堂(百花聖母大教堂,又譯百花大教堂,佛羅倫薩大教堂, 花之聖母大教堂,主教座堂等; 意大利語: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Cathedral of Santa Maria di Fiori Florence Cathedral, 英: Basilica of Saint Mary of the Flower):位於主教座堂廣場 (Piazza del Duomo), 是佛羅倫薩主教座堂及地標,外觀以粉紅色、綠色和白三色的大理石砌成,展現著女性優雅高貴的氣質,故稱為“花的聖母寺”(Santa Maria del Fiore)。與羅馬帝國的萬神殿、文藝複興盛期的聖彼得大教堂,並稱古代歐洲的三大穹頂。百花聖母大教堂穹頂上的巨型壁畫《最後的審判》是16世紀藝術巨匠瓦薩利的心血之作。中殿北牆上有烏切洛所繪《喬凡尼·阿古托紀念碑》和為紀念但丁誕辰200年所繪的《但丁與神曲》(1465年)。
從佛羅倫薩百花聖母大教堂開始,歐洲建築正式從“哥特時代”進入“文藝複興時代。
百花聖母大教堂是1296年由阿諾爾福.迪.坎比奧(Arnorfo di Cambio)負責設計建造的,中央巨大八角形圓頂是由名建築家布魯內列斯基(Brunelleschi)所建造的第一座文藝複興式圓頂,共花了十四年的時間才完成,是文藝複興圓頂建築的楷模。米開朗基羅在計劃設計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時曾說過:“我可以蓋個比翡冷翠教堂圓頂更大的圓頂,但絕無法及上它的美。” 教堂建造於1248年,佛羅倫薩人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想把教堂的穹頂建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穹頂,盡管教堂完工的日期又因此被推遲了將近二十年,但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這座前後花了一百五十多年時間,經過好幾代人的努力才於1436年最終完工。 完工的大教堂已經成了佛羅倫薩的代名詞。
從右側內的禮拜堂左邊走廊進入,上463級的階梯, 可登上大教堂的屋頂。教堂正麵經兩次改建,教堂後博物館裏(Museo dell'Opera del Duomo)收藏了許多偉大的藝術品。
整個教堂建築群位於主座教堂廣場 (Piazza del Duomo),由主教座堂、聖約翰洗禮堂和喬托鍾塔組成, 並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佛羅倫薩曆史中心(1982年)的一部分,因此吸引了世界各地遊客紛至遝來,是托斯卡尼地區的旅遊勝地。 聖母百花大教堂是意大利最大的教堂之一,而其圓頂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磚造穹頂。
鍾塔 (Bell Tower)高85米,最初於1334年由大畫家喬托(Gioto)設計並監工,因此俗稱“喬托鍾塔”。屬哥特式建築,由六層方型結構向上堆疊成柱形,外牆鋪白色大理石,純淨優雅。
主教座堂八角形圓頂(穹頂):
聖約翰洗禮堂(The Duomo and Baptistery of St. John ) 位於主教座堂西邊數米,7世紀即已建成,11世紀改建成現在的模樣。為白色八角形羅曼式建築。佛羅倫薩的孩童均在此受洗,包括但丁、馬基雅弗利等名人。洗禮堂三扇銅門上刻有《舊約》故事的青銅浮雕,其中二扇為吉貝爾蒂(Ghiberti)所作,被米開朗基羅稱為“天國之門”。
老橋(意大利語:Ponte Vecchio)是佛羅倫薩市內一座中世紀建造的石造拱橋,橫跨在阿諾河上,橋上直到目前為止仍有商店存在。橋上的店鋪最初為肉鋪,現在則多半是珠寶店和旅遊紀念品販賣店。老橋也被認為是意大利現存最古老的石造封閉拱肩圓弧拱橋。
天主聖三橋與恩寵橋(Ponte alle Grazie)皆位於老橋附近。老橋也是佛羅倫薩著名的地標之一。
領主廣場(Piazza della Signoria)是意大利佛羅倫薩舊宮前的“L”形廣場,得名於舊宮(領主宮)。這裏是佛羅倫薩共和國起源與曆史的焦點,至今仍享有該市政治中心的名聲。這裏是佛羅倫薩人以及眾多遊客的聚會地點。
下麵是科西莫。美第奇一世騎馬雕像,詹波隆那(1594年),Equestrian Monument of Cosimo I, honoring Cosimo I de' Medici and sculpted by Giambologna (1594)
令人印象深刻的14世紀建築舊宮及其鋸齒形塔樓仍然統治著廣場。廣場上還有傭兵涼廊、烏菲茲美術館、商人法庭(1359)(今農業局)和烏古其奧尼宮(16世紀,正立麵可能出自拉斐爾的手筆)。位於舊宮前麵的是文藝複興風格的忠利保險(1871年)。
維奇奧宮 (Palazzo Vecchio)及門前的雕像群:
在舊宮的入口,是大衛像的複製品,by 米開朗基羅的原作保存在藝術學院畫廊。
海神噴泉(Fountain of Neptune)by 巴托洛米奧·阿曼納蒂(Bartolomeo Ammannati, 1575年)
友第德與何樂弗尼(Judith and Holofernes),by 多那太羅(Donatello, 複製品)
“海格力斯和凱克斯”(Hercules and Cacus),by 邦迪奈利(Bandinelli,1533)
“強擄薩賓婦女”The Rape of the Sabine Women, in the Loggia dei Lanzi by 詹波隆那(Giambologna)
“珀耳修斯和美杜莎的首級”(Perseus with the headof Medusa),by 本韋努托·切利尼(Cellini,1554),在領主廣場邊的傭兵涼廊
這個壯麗的露天博物館見證了千百年的偉大與權力。在古羅馬時期次這裏已經是一個中心廣場,周圍是劇院、浴室和染坊。後來這裏建起了巨大的聖Romolo教堂。1980年代重鋪地麵時,在廣場地下發現了考古寶藏,甚至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遺址。這座廣場成形於1268年,當時獲勝的教皇黨拆毀了皇帝黨的房屋。這座廣場曾經長期破損淩亂,1385年首次鋪設路麵。1497年,薩佛納羅拉及其追隨者在這個廣場上進行著名的虛榮的篝火,燒毀成堆黃色書籍、賭具等。在海神噴泉前,一塊圓形大理石標誌標出了1498年5月23日薩佛納羅拉被絞死並焚燒的確切地點.
Loggia dei Lanzi (傭兵涼廊)
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英:The Uffizi Gallery),是世界著名繪畫藝術博物館。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市烏菲齊宮內。烏菲齊宮曾作過政務廳,政務廳的意大利文為uffizi,因此名為烏菲齊美術館。
該宮原是美第奇家族辦公的地方,“烏菲齊(Uffizi)”一詞即意大利文“辦公廳”的意思, 以收藏歐洲文藝複興時期和其他各畫派代表人物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丁托列托、倫勃朗、魯本斯、凡·代克等作品而馳名,並藏有古希臘、羅馬的雕塑作品。而對於藝術愛好者來說,烏菲茲美術館無疑是這座“鮮花之城”中的最為瑰麗的奇葩(“佛羅倫薩”在意大利語中的意思是“鮮花之城”)。
Gioto (喬托)
Donatello(多那太羅)
伽利略(左)
聖十字大殿(Basilica di Santa Croce)是方濟各會(Ordine Francescano)最大的教堂之一,也是意大利最大的哥特式建築之一。在佛羅倫薩聖十字大殿安葬了為數眾多的意大利曆史上最傑出的藝術家、作家和科學家,例如但丁、米開朗琪羅、伽利略、馬基雅維利、羅西尼和馬可尼,因而被稱為“意大利的先賢祠(意大利語:Tempio dell'Itale Glorie)”。位於聖十字廣場。
聖十字大殿右前方但丁雕像:
我們的兩個導遊:
很多歐洲移民兜售,要小心小偷:
皮革學校:
街景:
下午去比薩
比薩(Pisa):意大利中部名城,位於阿爾諾河三角洲,紡織、製革業和商業較發達。同時也是著名的文教中心,有1813年由拿破侖創建的比薩高等師範大學,比薩大學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
老城:
奇跡廣場(Piazza dei Miracili)
洗禮堂(Cathedral Baptistery)
比薩大教堂
比薩大教堂和比薩斜塔形成了視覺上的對稱性
比薩斜塔(意大利語: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英語:Leaning Tower of Pisa),世界著名建築奇觀,意大利的標誌之一。比薩斜塔是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鍾樓,位於比薩大教堂的後麵,是奇跡廣場三大建築之一,始建於1173年[2],設計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開始後不久便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鬆軟而傾斜,1372年完工,塔身傾斜向東南。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評選為世界遺產。
Pisa大學
四周建築牆角上各畫有一騎士標誌(4 cavaliers):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