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tswolds是這次英倫行最令我向往的一站。在我印象中,她就代表Jane Austen筆下經典的英國鄉村風光--綿長蒼翠的岡陵,星星點點的羊群,蜜糖色的石板屋,古樸雅致的村落。。。(再甜膩文青一點)就像一首恬淡悠然的田園牧歌,輕易就點中了我的夢幻穴。
Cotswolds是由兩個古英文單字組合而成—“wold”meaning gentle hills and“cots”referring to sheep enclosures,望文生義,不就是“布滿羊圈的丘陵”?叫人立刻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草兒青青羊兒肥”的柔美畫麵。中文翻成“科茨沃爾德”實在太繞口了,不如叫“羊圈丘”?或者“卷毛坡”?還是直接音譯成“胳肢窩”?(自己先偷笑)
“胳肢窩”自中世紀以來,憑借著繁榮的羊毛生意發家致富。富有的羊毛商人利用本地盛產的金黃色“蜂蜜石”建造屋舍,由此聚集成大大小小的蜜色村落,散布在蔥鬱田野間,正是Cotswolds迷人景致的獨特之處。
我們從Warwick一路往南,車子沿著蜿蜒的羊腸小路盤旋而下。綠意盎然的山丘溫柔起伏,安詳的小鎮點綴其中,一再叫我想起李安在“理智與情感”中鋪展的英國田園風貌,就差Elinor和Marianne這一對姐妹花衣抉飄飄,迎風而立。
Stratford-upon-Avon
首先來到莎翁故裏Stratford-upon-Avon,這個小村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朝聖,我們卻隻匆匆走馬觀花一過。
莎翁故居
莎翁老爸是做買賣的商人,家境殷實,老房子看起來好寬敞,原來是兩棟房子連在一起,想來一定是當地的豪宅了。
莎翁太太娘家
茅草農舍,滿園春色,活脫脫是童話繪本還原啊。1582年,年僅18歲的莎士比亞和26歲已經懷孕的Anne Hathaway結為夫妻。兩人年齡的差距,加上“先上車後補票”的shotgun婚禮,一定招致了不少鄰裏鄉間的閑言碎語。四年後,莎士比亞去倫敦成為劇作家,從此一年隻回家一次,我猜想他對於結發妻子並無作品中那樣熱烈澎湃的愛情。如果電影"Shakespeare In Love"有一些真實線索可循,那莎翁在倫敦的日子絕對不寂寞。
Chipping-Campden
在Saxon古語中,Chipping是市場的意思,Campden意思是a valley with cultivated fields ringed by unfenced hill pastures--這古Saxon話真夠言簡意賅啊。和鄰近的村子一樣,Chipping-Campden自古以來的主要產業就是羊毛。一整排蜜色的石板小屋,尖斜的屋頂上立著煙囪,色調和諧,情韻流暢。黃昏的小鎮幾無人煙,安靜得隻有我們一家人的腳步聲。
Broadway
這晚落腳的B&B叫The Bell Inn,在Broadway小鎮。店主是個淳樸的阿媽,熱情爽朗。房間布置的風格是素雅的鄉村小清新,那是我大學時最喜歡的風格,好親切!當年最心儀Laura Ashley的碎花款,衣櫃裏大多是這個牌子,整個臥室也打扮成她家溫馨明快的鄉村風,看上去就給人燦爛好心情。The Bell Inn曆史悠久(始建於17世紀!),除了經營B&B,還是本地頗有名的餐館,當然要捧場。這晚我們就在他家的餐館晚餐,菜色非常美味,是全程最滿意的一頓英國菜。第二天一早的英國式早餐也可圈可點,就連擺盤都花了小心思呢。
夕陽下,古香古色的石板屋映射出蜜糖色的暖暖光澤。
我們在Broadway前後幾個小村子轉悠了好一陣子。英國人對園藝的熱愛在這裏發揮得淋漓盡致,小小的庭院滿是姹紫嫣紅鮮花怒放,家家戶戶都好漂亮,隨便拿起相機,都是明信片。
大戶啊。哪個員外家?
Broadway鎮上
Gloucester 教堂
Gloucester也是一個清秀古雅的小鎮,綻放的鮮花把黑白相間的木條屋裝點得活潑明麗。(下圖的教堂隻是街角的不知名教堂。)
來這裏完全是衝著Gloucester Cathedral。教堂是12世紀的英式哥德式建築,十分雄偉壯麗。我們到的時候,正遇到一家私立學校在這裏舉行畢業典禮,大廳不開放,不過幸好還可以從側門進去一探著名的回廊。
這回廊正是Harry Potter裏頻頻出鏡的Hogwarts House學校走廊。華麗麗的扇形拱頂,配上色彩斑斕的玻璃彩窗,精美絕倫!孩子們看到魔法學校的真實場景,興奮得直跳,又怕會打擾到教堂的清幽,隻能拚命壓低了聲音和心頭的雀躍。
Bourton-on-the-water
一條清淺的小溪貫穿小鎮中心,小河上靜臥的石拱橋也很有味道,河畔樹蔭下的人們或坐或臥,閑閑地曬太陽,看孩子們在溪流中嬉戲玩耍。。。很享受這份閑適寫意的自在,有水的地方就充滿了鮮活的靈氣。
小橋流水人家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