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瑞典電視一台推出了名廚Niklas 遊訪五湖四海,尋訪各大洲的好餐館係列電視節目,名字叫做 Niklas Mat. 從他的係列節目中,就有一集在伊斯坦布爾這座城市裏所做的節目。非常有特色,所以,我們決定去伊斯坦布爾小住。
正如Niklas所講的那樣:為什麽到伊斯坦布爾呢?
土耳其曆史名城伊斯坦布爾 (Istanbul) 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位於巴爾幹半島的東端,扼黑海咽喉,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人口1600萬(2013年)。作為歐亞兩洲分界線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從城中穿過,將這座古城一分為二,伊斯坦布爾也就成了全世界唯一一座地跨歐亞兩洲的城市。
這座城市曆史與現代並存。當劇團遊走在這座充滿了廢墟的古城的時候,心中走進了鄉愁,用托爾斯泰那句話來套的話,就是:現代化的都市都是相似的,而古城與廢墟,就各有各的不同,這就是為什麽要心情去遊走和看世界的理由。
想想看,每天早上,當宣禮塔開始一天最早的頌經,聲音在伊斯坦布爾整個城市上空此起彼伏,悠遠回蕩。
我們從夢中醒來,穿好衣服,拿著相機,就去博斯普魯斯海的金角灣,我們等待這裏的日出,每當朝霞把海灣印染成金色的時候,我們才明白為什麽叫做金角灣。
海裏有豐富的資源:
今天報紙上說,在一個國際氣候變化的大會上,將要宣布人類因為二氧化鐵碳排放量,導致海洋酸化,預計在2100年以後,海洋物種30%將會消失,到 2100 年的時候,就會沒有軟體動物的存在了。
下麵是毒性很大的 海母,這些都是劇團每天細致漫步的結果哈
加拉塔大橋 Galata Bridge,連接伊斯坦布爾歐洲區的老城和新城,是連接東西方的紐帶。橋重建過3次。
每天在橋上釣魚的人也不少,劇團在這座橋下麵的地方細致觀察過,等小魚誘餌放進海水的時候,成群的魚兒追逐著魚餌,隻是釣魚的人要等待美味的魚兒自動上鉤,(有些種類並不味美),等魚竿下沉的時候,方才起鉤,有時候,一釣上來還是二,三條。傍晚的時候,魚竿頂部,發出銀光,猶如螢火蟲的發光,這樣魚咬鉤以後,魚竿下沉,就能看得見魚竿下沉的動靜。他們也把釣到的魚集中在一起,就在橋上賣。
一個充滿情調,誘惑,香料的古城集市,我們也常趕早市,然後再說吃早飯
在古城集市的鬧區中,有一個小清真寺,以藍色的瓷磚作為牆麵裝飾,瓷磚是土耳其瓷器名鎮伊茲尼克(Izhik)燒製的,非常有特色。
清洗之地,我們看見有幾個當地人用純淨水桶灌水,問了那裏的工作人員,才知道清真寺這裏的水不但可以洗用,還是可以飲用的,一般喝的水,需要去商店購買礦泉水。
那裏的地毯也非常有名
伊斯坦布爾這座城市裏麵的居民,熱情,助人,和氣,沒有爭吵,心平氣和,禮儀之幫,樸實,信任,即使夜深行走在幽靜,偏僻的小巷,也不會擔心有偷盜與搶劫。
寫到最後,當然要提及給伊斯坦布爾寫了一座城市記憶的作家,諾貝爾文學獎2006年的獲得者奧罕·帕慕克,他在這本書中的第三十六章節,就專門寫了《金角灣的船》,他在用他的“呼愁”(憂愁),尋問這座城市的秘密和本質,在輝煌的曆史下麵,貧困的生活,對外的古跡和美景......
難怪,瑞典文學院在頒獎公告中說,授予貝爾文學獎的理由是“在追求他故鄉憂鬱的靈魂時發現了文明之間的衝突和交錯的新象征。”
謝謝各位來訪並花費時間閱讀。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