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兄你搞混了一個基本概念,農民的貨幣收入是集體分紅,是生產完成後的淨利潤。購買化肥哪怕一把鋤頭的錢都從來不是從其中出的。

70年代初各生產隊就到處找關係買化肥。買不到化肥就到企事業單位包廁所(付錢或農副產品)。甚至絕望到上門挨家挨戶收尿的。。

1978年化肥產量就上來了,其實73、74年就開始大批進口化肥了(尿素袋子做衣服)。這是心中先有底了,才敢搞什麽聯產到戶,到後來分田。否則國家領導人怎麽也不敢將糧食統購權從集體中放出去,否則很容易再出饑荒。先解決了糧食緊張,才能有田能搞其它副業。否則農民自己吃飯就隻能種糧。

農民收入顯著提高在於1979年後提高農產品收購價,那也隻是一次性造了些萬元戶。以後就沒有這種效應了。後麵農村發展的現實證明,小規模農業是沒效率低收益的。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