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還是聯產承包製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

本帖於 2024-01-18 21:34:13 時間, 由普通用戶 楊別青 編輯

化肥還是聯產承包製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主糧產量和主副食品比例是關鍵

大家對解決中國人吃飯問題的時間可能爭議不大,因為在1984年11月1日,深圳特區宣布取消所有購物票證。這是糧食夠吃的標誌,可以說這一年基本解決了吃飽的問題。但對於解決吃飯問題的主要原因,看法就不大一樣。

FarewellDonkey18 網友在“ 點數五十年,中國經濟沒有奇跡(五)”一文中寫道:

“1952年4萬噸化肥的產量,相對15億畝耕地,約等於零。1972年以前的化肥都是煤炭或其它化工副產品為基礎的,氮肥以氨水為主。1978年後的增長才是石化產品,氮肥以尿素為主。中國的耕地經世代耕種,特別是公社化後無輪作,土地基本沒了肥力,產出全靠施肥。1972年的化肥產量,平均到耕地麵積尚不足世界平均施用量的三分之一。1978年有七八成,1982年達到世界平均。1985年後繼續增長,很快超過安全施用量,形成濫用。

在全國耕地沒多大變化前提下,食產量與化肥使用量高度正比(1972到1985年)。中國的糧食安全線在300kg/人(印度是200kg/人)。上表中1952年碰巧是個大豐收年,1965和1972都是典型的“平年”。從1978年後,由於化肥保證供應,其它農資供應逐年增加(主要是農藥、農機、電、柴油),糧食產量再沒有出現過大波動。其實我們吃的已不再是糧食,而是石油和天然氣。到1985年糧票可有可無(黑市價跌半)。說什麽是包產到戶解決了吃飯問題,是個精巧的政治宣傳(精神勝利法)。”

FarewellDonkey18看來, 化肥解決中國人吃飯問題的關鍵。

在FarewellDonkey18文中例舉的表格中,1985年的的化肥產量是1278萬噸, 是1972年的3.6倍。 糧食產量前者是後者的1.8倍。 表麵看來, 兩者同步增長,可能有相關性。 但是,相關性不等於因果關係。

化肥作為一個產品不是提供了足夠數量就能被農戶選擇使用,化肥的性能毋庸置疑,但是價格妨礙了當時農民的大量使用。FarewellDonkey18 網友的推理最大的問題是忽略了化肥的價格和當時農民的實際購買力。

1949年以後,國家對化肥、農藥、農藥械、農膜實行低價薄利政策,主要品種實行全國、全省統一銷售價格,並逐步降低。1983年後,國家陸續放開計劃外部分的價格,價格水平又有上升。

化肥零售價格(尿素0.52元/公斤)
“尿素(含氮量45%)。1957年開始銷售尿素,執行全國統一零售價,每噸660元,1966年降為600元,1967年1月降為500元,1971年10月降為450元。此後,在較長時間內一直穩定在這一水平。1981年11月改用聚丙烯編織袋內襯塑料袋包裝,加收包裝差價18元,共458元。1983年10月,因匯價調高,地方財政無力承擔補貼,遂將計劃外進口尿素按進價加合理運雜費和規定綜合差率作價,不再製定全省統一零售價。1984年2月,國家統一提高零售價格,高壓聚乙烯袋裝510元,麻袋、尼龍袋、編織袋裝520元。

硝酸銨(含氮34%)。1954年開始經銷,執行國家統一零售價,每噸396元,1955年調為416元,1967年1月調為340元,1971年10月調為310元。同尿素一樣,此後價格穩定了較長一段時間。1983年4月,新訂編織袋包裝零售價324元。由於原料、燃料價格上漲等原因,1984年2月,紙袋包裝調整為360元,編織袋包裝374元”.【1】

不言有罪網友在博客跟貼說:我老家江南魚米之鄉,好的年份,一個工分2分錢,差的年份,隻有8厘。也就是說,一個成年人幹一天活,隻掙到8分人民幣。當時一斤豬肉7毛,一個雞蛋一毛錢。不要說吃肉吃雞蛋了,吃米飯也是稀有的事【2】。

 

上圖顯示了農民的實際收入,因為1978年之前,中國農產品實行嚴格的統購統銷政策, 農民不能私自買賣,否則以投機倒把論處。最為關鍵的是,農民沒有錢買化肥,全國1979年家庭年收入農民從集體分得的收入,每人平均為83.4元【2】。

下表是河北保定清苑縣一個生產隊的年終結算,1974-1980年五年平均收入,人均收入4.08元【3】

實物分配主要是糧食及少量農副產品的分配,亦即農產品的分配。小麥之外的作物均按比例折算為糧食。其中,白玉米和黃玉米折糧比例均為50%;紅薯分為春薯和晚薯,折糧比例分別為18%和17%;穀子和稷子折糧比例均為80%。其他農副產品等直接折幹或折款。所有實物,最後都要折款,便於與工分值掛鉤分配。以1974年農產品折款為例,糧食類:小麥每斤約0.144元,春薯和晚薯每斤分別為0.017元和0.014元,白玉米和黃玉米每斤分別為0.045元和0.046元,黃豆和黑豆每斤分別為0.123元和0.119元,小豆每斤0.129元,穀子和稷子每斤分別為0.091元和0.089元,高粱每斤0.08元。副產品類:花生和芝麻每斤分別為2.2元和0.32元,食用油每斤0.75元,蔬菜每斤0.03元,蘿卜每斤0.01元,秫秸每斤0.1元,皮麵每斤1元,豆腐每斤0.1元。

具體分配過程是,生產隊依照每戶工分總額,並按一定比例將糧食分配到戶,即所謂“人七勞三”。“人七”指的是報表上的“人分糧”(亦稱“基本口糧”),係按全家標準人數來分配的,人人有份,依照政策規定,一般占每戶所得糧食的70%左右;“勞三”指的是報表上的“工分糧”,係按全家工分總額(折算為工分總值之後)來分配的,一般占每戶所得糧食30%左右。兩項相加,即全年總決算所分配的糧食。其中,某戶社員如在年內“已分糧”數量未達到總決算的數量,就需要分“找齊”糧;反之,如“已分糧”超過總決算數量,就必須“退回”。當然不必退回糧食實物,而是在年終總決算時退回折款即可。其他農副產品,均按人口分配,但也需要農戶以工分值抵扣折款。表2是9隊27戶社員曆年勞動工分和所得報酬(糧食)統計。

當江南農民1979年一天掙8分錢,一年現金收入4元的時候,農家肥0.2分/公斤的時候,會選擇化肥還是農家肥?答案是顯然的。 所以, 化肥不是解決吃飯問題的主要原因。

在我看來,直接解決吃飽飯的根源在於兩個方麵:1)增加了主糧的產量;2)增加了副食品的產量(肉,禽蛋,魚),使得每個人的主糧消耗比例相對減少。至於這個變化的發生,正如198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所說,解決中國人吃飯問題主要靠兩個政策的改變:

1.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

1978年開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逐漸取代人民公社製度,農民開始承包土地, 為期15年。1983,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推向全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迅速發展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得農產品產量快速增加。

2. 農產品放開搞活

 1981 年 7 月,國家物價總局等 8 個部門聯合 發布《農副產品議購議銷價格暫行管理辦法( 草 案) 》,推動農副產品議購議銷活動的發展,搞活 市場【5】。

“1985 年 1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於進 一步活躍農村經濟的十項政策》: “除個別品種 外,國家不再向農民下達農產品統購、派購任務, 按照 不 同 情 況 分 別 實 行 合 同 定 購 和 市 場 收 購。”[10]根據這一政策,國務院各個部門對分別主 管的農副產品陸續取消了統購統銷製度。1991 年 10 月,國務院發出《關於進一步搞活農產品流 通的通知》,之後,除棉花、煙草、蠶繭、四種名貴 中藥材、部分林產品、邊銷茶等小部分農副產品 外,大部分農副產品都已基本實現自由購銷,全國 農副產品收購總額中由市場調節價格的比例達到 81.8%[10]。”

另有“評價農 民生活水平的綜合指標 體 係 及 其 應 用”一文指出:“收入 水平 , 指平均每個 農村居 民的全年純收入 額 , 它是 一個貨幣指標 。 在我 國 , 1 9 7 9年 以 前用人均分 配收入表 示收入水平 , 1 9 7 9後 則用人 均純收入 來表 示收入水平 ,”

“據調查 , 1 9 8 5一 1 9 8 8年 , 陵縣農 民人均 年總 支 出增 長了 2 1 . 9% , 但是 同期人 均生活 消費 支 出卻由 40 1元 下 降到 3 93 元 , 下 降了 2 個百 分點 。 造 成這 種狀 況的 原因 , 一是農 民 家庭 經營費 用和購 置生 產性 固定 資 產 支 出 增 長 較 快 , 這 顯然是 農 民增加生產 投入和 農業生 產資料 漲價兩個 方麵 合力 作用 的 結果 【6】。

前者解決了農民的積極性,解決了磨洋工和無效勞動的問題。 後者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同時讓農民有開展副業的可能,在不影響主糧收成的情況下,大大增加禽蛋,肉類的產量。當魚肉禽蛋多的時候,主糧和總量消費會顯著減少。

包產到戶和農產品放開的作用顯示是在5年內(1979-1984),工業化進程的速度沒那麽快,這是決定性的因素。 當然,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和化肥的使用應該也起了一定作用。

楊別青

1-16-2024

 

引用文獻

1.第二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物價   第六章 重工業品價格   第十節 化肥、農藥、農藥械、農膜 

http://dfz.shaanxi.gov.cn/sqzlk/xbsxsz/szdyl/wjz/201610/t20161024_692067.html

2.198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https://www.gov.cn/test/2006-02/16/content_200778.htm

3.人民公社時期農戶勞動報酬實物化及其影響

http://economy.guoxue.com/?p=9638

4.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3924/201705/28773.html

5. 中國農產品流通 體製改革六十年回顧與展望https://jxndsk.jxau.edu.cn/_upload/article/82/30/18a392004d85b28fa727653730ef/65b2213e-e45a-4094-a85b-904e17cbdd7a.pdf

6. 評價農 民生活水平的綜合指標 體 係 及 其 應 用

http://shxyj.ajcass.org/Admin/UploadFile/20130926008/2015-09-19/Issue/aualhe1d.pdf

所有跟帖: 

老鄧贏了,當然是包產到戶,要是老華在位,就會是化肥。老鄧用了化肥也不會說:) -JSL2023- 給 JSL202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6/2024 postreply 21:21:22

當農民一天工分收入隻有一塊錢的時候,化肥再多也買不起 -楊別青- 給 楊別青 發送悄悄話 楊別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04:14:25

對,這就是我想說的。應該說兩個原因在當時的完美結合:) -JSL2023- 給 JSL2023 發送悄悄話 (51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06:30:52

從來沒有農民用分紅的錢買化肥的,買化肥那是生產隊的事。 -為人父- 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09:20:40

那是包產之前,包產到戶後生產隊就不參與這些活動了,而且,一天收入隻有8分錢的話,沒有人願意買0.35/公斤的尿素化肥 -楊別青- 給 楊別青 發送悄悄話 楊別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19:42:37

80年還沒完全解決吃飽飯的問題。是化肥和科技進步,國家發展了3個條件解決吃飯問題。 -老生常談12- 給 老生常談12 發送悄悄話 老生常談12 的博客首頁 (888 bytes) () 01/16/2024 postreply 21:55:25

同意雜交水稻的作用,1988年全國雜交稻麵積1.94億畝,占水稻麵積39.6%。八字憲法是1958年毛澤東提出 -楊別青- 給 楊別青 發送悄悄話 楊別青 的博客首頁 (362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04:19:05

1983,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推向全國,顯示作用得1985年以後。 -老生常談12- 給 老生常談12 發送悄悄話 老生常談12 的博客首頁 (1646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08:40:05

喜歡看這種理性討論。聯產承包當然也是關鍵,我以為是兩個階段的各自關鍵,如果沒有化肥,後麵的承包不會那麽見效快, -snowandlotus- 給 snowandlotus 發送悄悄話 snowandlotus 的博客首頁 (693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05:00:16

另外一個原因是1962年也曾搞過類似的包產到戶(三自一包),很快改善了農民的挨餓問題。 -楊別青- 給 楊別青 發送悄悄話 楊別青 的博客首頁 (416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05:29:02

我猜你多半沒做過"Startup ":) -JSL2023- 給 JSL2023 發送悄悄話 (72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07:31:00

對,沒有這方麵經驗 -楊別青- 給 楊別青 發送悄悄話 楊別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19:43:34

感覺你對集體經濟時的農村不大了解。那時農村使用化肥就很普遍了,但都是生產隊集體購買的。 -為人父- 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316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06:05:19

遼寧省工業化程度高,化肥使用普遍,其他省不一定。硝酸銨製造炸藥。 -老生常談12- 給 老生常談12 發送悄悄話 老生常談1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08:05:47

對,就是用硝酸銨做炸藥。 -為人父- 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08:42:48

也許各地不一樣,我哥所在地化肥是幾個關鍵時候才用的 -楊別青- 給 楊別青 發送悄悄話 楊別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19:45:18

覺得你經曆的生產隊收入在全國平均水平之上,和我所了解的不一樣,江南魚米之鄉,一個工分好的年份,2分錢,差的年份,隻有8厘 -楊別青- 給 楊別青 發送悄悄話 楊別青 的博客首頁 (644 bytes) () 01/18/2024 postreply 03:15:25

楊兄你搞混了一個基本概念,農民的貨幣收入是集體分紅,是生產完成後的淨利潤。購買化肥哪怕一把鋤頭的錢都從來不是從其中出的。 -FarewellDonkey18- 給 FarewellDonkey18 發送悄悄話 FarewellDonkey18 的博客首頁 (822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09:02:39

現在中國農業的困頓就是受限於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如何規模經營就又出現了兩條道路之爭,所以國家到現在也是 -為人父- 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612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09:19:29

主席說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隻有農業集約化才能普及農業機械化 -老生常談12- 給 老生常談12 發送悄悄話 老生常談12 的博客首頁 (84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09:26:56

要不然容易被你洗腦呢,你說的就是我知道的:我們的廁所一直有關係戶管:) -JSL2023- 給 JSL202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09:23:42

對,收入是集體分紅。但生產隊一天10分工分相當於0.6元錢,尿素0.35/公斤,每100斤欄糞就折合成幾角錢,化肥用不起 -楊別青- 給 楊別青 發送悄悄話 楊別青 的博客首頁 (428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20:16:12

老楊你還是沒搞清帳是怎麽算的。一個工多少錢不是固定的。而是一年下來收入扣掉各種費用,再留足各種春耕開支。剩下來的錢, -FarewellDonkey18- 給 FarewellDonkey18 發送悄悄話 FarewellDonkey18 的博客首頁 (709 bytes) () 01/18/2024 postreply 00:13:50

這是河北保定清苑縣一個生產隊的工分實物賬,1974-1980五年人平均現金收入4.08元 -楊別青- 給 楊別青 發送悄悄話 楊別青 的博客首頁 (14255 bytes) () 01/18/2024 postreply 03:11:00

雖然說化肥解決了技術問題,但集體生產還出現了巨大的弊端。我所看到的是很多人開始磨洋工,生產積極性不高。分田後大家一下積極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45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11:32:05

我插隊的地方都是幹活包幹,沒法磨洋工。我覺得農村經濟不好是因為管的太死,隻能種糧,不能搞副業,種經濟作物。 -為人父- 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93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13:42:56

對副業的限製也是一個大問題。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18:57:17

精神不能當肥料。沒有肥地裏長不出莊稼,不是靠苦幹能解決的。。。除非你能吃一頓飯拉九頓的屎。。。 -FarewellDonkey18- 給 FarewellDonkey18 發送悄悄話 FarewellDonkey1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13:47:03

肥當然重要。即使有肥,農活也是非常重的。集體的時候,能偷懶就偷懶。分田後則不會偷懶。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18:59:38

讚同 -楊別青- 給 楊別青 發送悄悄話 楊別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20:16:55

人民公社,不應該一刀切,應該因地製宜,有條件的(能搞規模性機械化農業)就搞。南方大多數是丘陵或山區,公社化太早了。 -衡山老道- 給 衡山老道 發送悄悄話 衡山老道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20:10:08

一包產,起碼當時農民能吃飽了 -楊別青- 給 楊別青 發送悄悄話 楊別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7/2024 postreply 20:17:5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