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出國的,在歐美獲得博士的人至今還未問鼎諾貝爾獎,為什麽?這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問題。
首先我讚同中國大陸教育體製下培養的人缺乏質疑挑戰精神。當然這隻是原因之一。
有人不同意:文革後頭幾批大學生,都是毛時代長大的,從小就受的是造反有理,蔑視權威的教育。
我的天!我高度懷疑你是不是大陸出來的人。紅衛兵們造反有理是蔑視權威?真是笑談。
紅衛兵造反,不過是跟在權威屁股後麵搖尾巴,如果最高權威沒有寫第一張大字報,沒有對清華附中紅衛兵說出“造反有理”四個字,紅衛兵敢那麽囂張嗎?批孔丘,評水滸,哪一個不是最高權威的旨意?你說打手手裏的鞭子有質疑精神?
最搞笑的是,紅衛兵們居然批判杜甫的階級立場,質問:“你究竟是站在哪一個階級的立場,為誰服務? 杜甫是站在地主階級的立場、統治階級的立場,而為地主階級、統治階級服務的。”好一個挑戰權威的精神!可有紅衛兵質問李白嗎?為什麽?最高權威揚李抑杜,世人皆知嘛!
紅衛兵們都是毛主席的好戰士,毛指向哪裏他們就砸向哪裏,包括中南海,沒有毛澤東定性了劉、鄧、沒有對彭德懷“操了40天的娘”,小將們連中南海的一根草都不敢碰一下。全國上下東砸西砸,唯一一處不敢砸的是豐澤園。
有人敢挑戰質疑毛澤東這個最高權威嗎?有的,遇羅克,張誌新,結果呢?萬馬齊喑。
小將們敢質疑馬恩列斯嗎?敢質疑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嗎?敢質疑雷鋒王慶喜國風蓮,敢質疑大躍進三麵紅旗嗎?敢質疑大寨大慶嗎?
紅衛兵豈敢蔑視權威,他們隻是權威的一條狗罷了。
言歸正傳,為什麽大陸出來的博士們還沒有拿到諾獎?
除了幾千年留下的權威崇拜,還有:(質疑也隻是第一步,光質疑挑戰而沒有自己的創建也等於零。小將們即便有獨立的質疑精神,但沒有創建一套新秩序的能力,就隻是一個破壞者)
1. 49年後教育對人性的壓抑,對人才的埋沒。尤其是基礎教育(所有諾獎華裔獲得者,沒有一人的基礎教育是在49年之後接受的),在統一思想,標準答案的熏陶下,所謂研究要麽跟著前人亦步亦趨,要麽服從安排,以逐利為目標。我的中學數學老師是一名出色的奧數金牌教練,他的學生幾乎每年都獲得奧數獎牌。有一次,一位獲得金牌的學生回校看望他,第一句話就是:老師,我以後再也不碰數學了!中國文化中的功利思想往往逼著有天資的學生為金牌奮鬥,為國/校爭光,全然不顧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強迫一個聰明孩子超負荷的做習題,壓製了他真正的天賦所在,多了一個奧數金牌,少了一個音樂家,藝術家,醫生,甚至真正的數學大師。中國幾乎包攬奧數金牌,有一個成為數學大師嗎?
2. 台港華裔獲得諾獎的,其成就基本都是在50-60年代,彼時整個科技界處於一個井噴時期,各種嶄新的概念和設想層出不窮,港台大學與歐美之間的差距比現在小很多(哪怕中國大陸,曾經的協和醫學院,聖約翰大學都是世界一流)。加之港台(含國民黨時期大陸)學術氛圍相對寬容,所以那個時代接受過港台教育的人在美國優越的研究氛圍裏比較容易出成果。今天美國的科研已經與世界其他國家拉開了巨大差異,某些尖端領域外國留學生還無法靠近,這也說明港台留美博士80年代後也沒有什麽重大成就。
3. 任正非在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時感慨道:“中國之所以缺少原創和創新,就是因為太不尊重知識了。再加上社會並不鼓勵嚐試,不讚成犯錯,導致很少有人敢創新,反而熱衷抄襲......
4. 即便如此,中國留美博士還是有希望衝刺諾獎的,楊振寧曾經預言:下一個華人諾獎獲得者是張首晟,他的研究成果也的確符合諾獎要求,可是就在離諾獎一步之遙的時候,卻莫名其妙的“自殺”了……天才的顏寧也是一個熱門人物,然而她回去了再來,來了又走,為什麽不能好好靜下心來在普林斯頓這麽優越的環境下作研究?恐怕,和張首晟一樣,做到了這個級別,就身不由己了,背後那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時刻召喚著你。
可惜了……
的確,中國的希望在00後們。因為,他們身上醬缸味越來越少,他們出生成長的環境已經接近現代西方文化,很多中產以上家庭都把孩子送出國門,走向世界。總之,要靠中華傳統文化自身發展來和西方比高低,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