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的靈魂之問

來源: yfz9465 2022-04-08 07:15:3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844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yfz9465 ] 在 2022-04-08 07:17:1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當代的靈魂之問

 

人們都非常熟悉柏拉圖的靈魂之問(我是誰?我從哪裏來?我要到哪裏去?),但是沒有人能有終極答案。原因是:這個問題屬於“為學日增”的範疇;或者屬於西方哲學三先賢說的“知識論”的範疇。它被局限於語言二元對立的邊界;思維邏輯無法穿越“生”的來方,與“死”的去處。這樣,個體生命就無法與【存在整體】建立某種聯係;它使得生命本身擁有無窮困惑。而幾千年以來,人類從來沒有在此前進一步;更沒有給人帶來任何啟示性的智慧。這樣的現實似乎隱喻著,能否有更好的觀察視角?千年前,老子說“為學日增”外,還有“為道日損”。那麽在精神體驗上,是否有更好角度來表達這靈魂之問呢?

精神從來不是任何主義的意識形態,或者倫理的價值理念。精神建立“為道日損”的基礎上;即,為【悟道】而削弱自身分別心的持久修行基礎上。簡單地說,精神是一種深邃博大的直覺內在。而【精神】這兩個字僅僅是指向這【直覺內在】的標簽。 精神的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康熙皇帝的“正大光明”。一些人也許認為“正大光明”是政治倫理理念,它要求士大夫不要在背後搞陰謀詭計。作者認為這種解釋不是康熙的本意;因為那樣的政治理念是不配掛在乾清宮上的。康熙皇帝以“仁”著稱;他的“正大光明”實際上是指一種感覺的特性。“正”是指感覺深邃而不偏不倚,使得道理得到圓融;而不單單以“公理”,或者“婆理”為本。“大”是指感覺的博大而產生包容寬容的心態。 “光明”是指覺知具有很高的靈敏度與空靈性使得智慧湧現。這種感覺才是任何倫理的基礎。脫離此感覺來講價值講主義,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既然“正大光明”是指向人的感覺;作者不經意地想到它具有了藝術品的特征;也許在人類藝術的寶庫中有作品已經表達了相同的境界和意向。於是在近兩年裏,作者在人類的繪畫,音樂,書法,舞蹈,… 等等作品中尋找具有如此意境藝術範例。功夫不負有心人,最近終於在古典音樂中找到了一個自己認為能比較恰當表達“正大光明”的境界;那就是俄羅斯音樂家拉赫的作品 - 帕格尼尼狂想曲的主旋律。

      ♥ Rachmaninoff's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 YouTube

有了“正大光明”的邏輯標簽,以及拉赫音樂的感覺內涵作為參考坐標;那麽我們也許可以將靈魂之問以另一種方式來表達。即:“什麽是自己的直覺內在”?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但願:拉赫的這段音樂不要被西方製裁。 -yfz9465- 給 yfz9465 發送悄悄話 yfz9465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07:26:10

是不是正大光明就是直覺內在 -一燈可除千年暗- 給 一燈可除千年暗 發送悄悄話 一燈可除千年暗 的博客首頁 (255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07:54:34

你的解釋也對。 -yfz9465- 給 yfz9465 發送悄悄話 yfz9465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07:59:01

為道日損是不是通往直覺內在的道路? -一燈可除千年暗- 給 一燈可除千年暗 發送悄悄話 一燈可除千年暗 的博客首頁 (131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08:09:03

“損”是為了定,但任何努力都是有住。這裏有個公案。 -yfz9465- 給 yfz9465 發送悄悄話 yfz9465 的博客首頁 (92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08:18:25

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於情,情生於性 -一燈可除千年暗- 給 一燈可除千年暗 發送悄悄話 一燈可除千年暗 的博客首頁 (62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10:08:03

我感覺:“無住”必須來自頓悟。似乎與“有住”有關,但不是直接聯係。 -yfz9465- 給 yfz9465 發送悄悄話 yfz9465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10:14:45

我也是這樣認為的,達到無住是需要頓悟,不是通過一個漸漸的過程 -一燈可除千年暗- 給 一燈可除千年暗 發送悄悄話 一燈可除千年暗 的博客首頁 (226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10:23:01

仁兄所言正是。沒有長期的漸修,是不可能有頓悟契機的。口頭禪無意義。 -yfz9465- 給 yfz9465 發送悄悄話 yfz9465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10:45:36

不喜歡西方音樂,古典、流行都格格不入,但有例外: -中間小謝- 給 中間小謝 發送悄悄話 (409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10:24:46

我是這麽理解的。 -yfz9465- 給 yfz9465 發送悄悄話 yfz9465 的博客首頁 (290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10:53:32

由心而發的作品還是需要尋找依附的物質形式的:一首曲子、一幅畫、一首詩、一座雕塑。。 -中間小謝- 給 中間小謝 發送悄悄話 (362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11:22:53

這就是“術”與“道”的關係了。 -yfz9465- 給 yfz9465 發送悄悄話 yfz9465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11:42:22

當今的西方文明更偏邏輯實證,而靈性直覺處於邊緣地帶。時下西方的製裁似乎有些離譜了,但殺雞儆猴的味道十足。 -玄野- 給 玄野 發送悄悄話 玄野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11:45:13

問好仁兄。邏輯實證也是文明的一部,互相學習才能取長補短。 -yfz9465- 給 yfz9465 發送悄悄話 yfz9465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11:49:50

傳統哲學有兩大主題:本體論和認識論。本體論已被瓦解(因哲學不接觸物質而不勝任)。認識論目前還有價值和活躍空間。。。 -FarewellDonkey18- 給 FarewellDonkey18 發送悄悄話 FarewellDonkey18 的博客首頁 (86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12:46:39

問好仁兄。 -yfz9465- 給 yfz9465 發送悄悄話 yfz9465 的博客首頁 (95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12:54:10

把本體與認識分開本身就是西方思辨哲學的角度。而Y兄論述並非西方角度。西方哲學今天依然自大,但它能動的腦筋已經差不多動完了 -stonebench- 給 stonebench 發送悄悄話 stonebench 的博客首頁 (89 bytes) () 04/08/2022 postreply 15:19:1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