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如下:
參與埋屍的慈善團體增加到8家、市民掩埋隊增加到4支、偽區政府增至4個。資料匯總顯示,各慈善團體收屍19.8萬具、市民掩埋隊收屍4.2萬具、偽區政府收屍6000具(扣除交叉統計部分),總數已達24.6萬具。
“這仍然是不完全統計。”孫宅巍表示,考慮到有相當數量的屍體,由於種種原因,如被親屬個別掩埋,於藏屍洞內未被發現,或雖被有組織掩埋但檔案資料散失,未被統計到任何一種處理屍體的數字之中等情況。據此綜合考查,應當說,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日軍僅於占領南京後最初的六個星期,不算大量拋江焚毀的屍體,即屠殺了平民和俘虜“20萬人以上”;國防部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判決“被害總數達30萬人以上”。
2005年,孫宅巍出版《澄清曆史——南京大屠殺研究與思考》。該書有關埋屍的部分,匯集了他對遇難人數的最新實證。但就在此書出版後不久,他又發現一份《督辦南京市政公署衛生處籌辦掩埋屍體計劃書》(1938年5月),該計劃書稱:“查本市城廂附郭一帶仍有暴露之屍體約五萬餘具,雖有相關組織擔任掩埋工作,但亦限於經費,未能悉埋。”這說明至1938年5月,南京城廂附郭一帶還有5萬具屍體等待掩埋。而以往的埋屍統計,大體均是截至1938年5月。不過,在這份計劃書製定後,這5萬具屍體究竟是如何收埋的,便再無下文。
(來源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4/1202/c85037-26130483.html )
維基鏈接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D%99%E5%AE%85%E5%B7%8D
1940年10月出生。196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曆史係。曾在黨政機關工作。1983年6月調入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南京大屠殺”編史籌備小組。1991年開始主持國家項目《南京大屠殺》課題,1997年以50餘萬字的篇幅正式出版[1]。
他研究將南京大屠殺史的主要精力放在“人數”問題上,深入挖掘檔案資料,發現了眾多隱蔽的掩埋地點以及未完成掩埋屍體[2]。
作品
主要著作有《南京大屠殺》(主編)、《黑色12·13》、《鍾山硝煙》、《南京大屠殺與南京人口》、《南京大屠殺與屍體掩埋》、《南京大屠殺與南京軍民的反抗》、《南京大屠殺與日軍的預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