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靈魂曾經和北京短暫相遇

北京安定門外的團結湖公園原址曾經有一片俄羅斯墓地和一個東正教堂, 墓地裏埋葬過十七世紀在清朝與沙皇俄國發生的一係列軍事衝突中被俘虜的雅克薩士兵和他們的後裔。 俄國十月革命後不久的一個冬天, 一群風塵仆仆的俄國人護送著八口棺木, 在布爾什維克紅軍的追趕中入境中國, 繞道哈爾濱來到北京,把棺木安頓在了這塊墓地裏。伊麗莎白•費奧爾多芙娜就是這八位死難者中的一個。

伊麗莎白•費奧爾多芙娜(Elizabeth Feodorovna)是俄國末代皇後亞曆山德拉的姐姐,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外孫女。她的母親也就是維多利亞女王的二女兒愛麗絲公主嫁給德國黑森和萊茵大公路德維希四世, 並生下七個兒女。伊麗莎白和亞曆山德拉分別是愛麗絲公主的二女兒和四女兒。愛麗絲公主和現代護理學的創始人南丁格爾素有淵源,受其影響也特別熱心於醫療護理。 她曾經帶著身孕到軍隊醫院照顧受傷的士兵, 並在德國創立愛麗絲醫院, 愛麗絲婦女培訓與產業協會以及愛麗絲公主女子公會, 致力於救治窮人, 教育婦女和培訓護士。母親的作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伊麗莎白的人生,人文關懷的精神和基督徒的仁愛思想因此貫穿了她的一生。


年輕的伊麗莎白(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伊麗莎白的美麗在網上搜索到的照片中能夠得以見證。 少女時期的她吸引過眾多的追求者,包括普魯士王室的王子後來成為德國末代皇帝的威廉二世。 王子在上大學期間是黑森大公家的常客, 他給伊麗莎白寫詩, 並在給母親的信中多次提到她, “艾拉(伊麗莎白的昵稱)長大了許多, 她漂亮極了, 實際上她是我見過的最漂亮的女孩兒。她比維多利亞(伊麗莎白的大姐)安靜, 但非常聰明 ……。如果上帝準許你也同意的話, 我希望有一天能娶她為妻。” 遺憾的是伊麗莎白 對他並沒有同樣的感覺, 她拒絕了王子的追求, 選擇嫁給了俄國亞曆山大二世的第五個兒子謝爾蓋•亞曆山德羅維奇大公。 亞曆山大二世是俄國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的爺爺, 也就是說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這兩個外孫女兒分別嫁給了俄國皇室的叔侄二人, 並共同迎來了後來發生在俄國的共產革命帶給她們的慘烈結局。

謝爾蓋大公是當時俄國政壇上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 他保守而鐵腕, 曾經在擔任莫斯科總督期間驅逐過猶太人和鎮壓過學生運動, 因而成為社會革命黨人的目標, 在一九〇五年被暗殺。 伊麗莎白深受打擊, 失去丈夫最初的幾天, 她是在夜以繼日的祈禱中渡過的。 但是她還是到沙皇那裏為凶手卡利亞耶夫求情並去監獄探視了他,告訴他說,“我請求沙皇免你一死, 我會為你求情, 我自己已經原諒了你。” 沙皇駁回了這個請求,以絞刑處決了這個革命黨人。


修女伊麗莎白(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伊麗莎白從此離開皇室, 洗去鉛華, 全身心投入於宗教和救濟貧苦大眾的事業中。她經常現身在莫斯科破爛的貧民窟裏,給窮苦人帶來幫助, 後來更是變賣資產和珠寶開辦了瑪莎•瑪麗東正教修道院(Martha and Mary Convent)以及附屬的醫院藥房和孤兒院。瑪莎和瑪麗是聖經新約中多次提到的一對姐妹, 耶穌的忠實信徒, 耶穌曾經行神跡讓她們病死的兄弟複活。伊麗莎白希望能以瑪莎和瑪麗的精神力量建立一個由不同社會階層婦女組成的宗教團體, 致力於祈禱和解救貧困和苦難中的人們。伊麗莎白在給沙皇的一封信裏解釋了自己的選擇, “十字架給我指引了一條充滿光明的道路。在謝爾蓋去世之後,上帝把我帶到這條路上, 而在靈魂深處我其實早已屬於這裏了, 說不清什麽時候, 大概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就渴望幫助那些苦難的人”。 在最興旺的時候,她的修道院有幾百個修女, 每天為窮人提供幾百份免費食物。修道院每年都收到上萬份的請願書和大量的呼救請求, 伊麗莎白和修女們除了照顧醫院的病人和孤兒院裏的棄兒, 也根據這些請求前往不同的區域提供救助。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 伊麗莎白組織了全俄幫助受傷士兵自治聯盟,親力親行到醫院裏照顧傷員。


瑪莎•瑪麗修道院(照片來自維基百科)

一九一七年, 俄國革命爆發, 先是社會革命黨和孟什維克在二月推翻了沙皇專製建立了以貴族為主體組建的臨時政府, 同年十月, 列寧領導下的布爾什維克在彼得格勒武裝起義推翻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被臨時政府囚禁的末代沙皇及家人被布爾什維克接管。

美國女記者和女權活動家多爾 (Rheta Childe Dorr)曾經在十月革命後到瑪莎•瑪麗修道院采訪了伊麗莎白。 她後來寫道,“有點虛幻慵懶的俄羅斯人會告訴你, 伊麗莎白的修道院是帝國最有效率的機構之一,他們通常會補充說:‘她讓她的修女們非常拚命地工作。’”伊麗莎白對美國的 教育, 婦女的作用以及兒童福利的情況表現了極大的興趣。 她對多爾說,“我無法不嫉妒你們, 想想看, 一個偉大,年輕,又忙碌的國家仍然不遺餘力地來研究這些可怕的貧困和疾病問題,並與之鬥爭。我希望你們會繼續下去,把更多的美好帶進普通勞動者的生活。”

此時在德國, 威廉二世的帝國也已經岌岌可危,戰爭中的失利讓他四麵楚歌, 最終失去實權成為 一個影子皇帝。 但是威廉二世還是派出特使從瑞典繞道進入俄國,試圖幫助伊麗莎白出逃。伊麗莎白卻再次拒絕了威廉二世,表示她要和莫斯科人民一起麵對未來的命運。可怕的一天終於來 了, 一九一八年五月,列寧親自下令逮捕了伊麗莎白。 她被告知要送她去葉卡捷琳娜堡與流放的沙皇一家會合,一個叫芭芭拉的修女自願隨行。連收拾行裝的時間都沒有,兩個虔誠的基督徒就在武裝士兵的押解下離開了莫斯科。七月十八日, 也就是在沙皇一家七口包括伊麗莎白的妹妹和她的五個兒女被處決的第二天, 伊麗莎白和其他六位王室成員以及芭芭拉一起被布爾什維克推下一口廢棄的礦井。這些人在被推下去之前曾經被棍棒擊打, 行刑的人還往礦井裏扔下數顆手榴彈和一些燃燒的木頭, 但是井下卻一直傳出讚美詩的歌聲 …… 。

白軍在兩個月後發現了這個礦井,從井下把八個人的屍體運了上來。屍檢顯示,他們在井下又存活了一段時間才因傷痛或者饑渴而死。伊麗莎白是死者中最年長的,跌下井時頭部受了很重的傷, 但依然在盡力幫助他人 -- 她用自己的圍巾為身邊的人包紮了頭部的傷口。紅軍在一九一九年春夏開始反攻,冬季來臨前,白軍帶著入殮的八個遇難者沿著西伯利亞大鐵路向遠東退卻, 抵達貝加爾湖邊的伊爾庫茨克。 他們輾轉到達北京的時候已經距這些人遇害有差不多兩年的時間了。然而辛亥革命後的中國,軍閥割據, 戰亂頻發, 前景變幻莫測。 於是在各方斡旋下,伊麗莎白和芭芭拉的靈柩再次上路,經上海乘海船到達最後的目的地聖地耶路撒冷,被安葬在橄欖山上的俄國東正教堂, 抹大拉的瑪利教堂(Church of Mary Magdalene)。北京的俄羅斯墓地和東正教堂則在一九五七年到一九六六年之間被徹底搗毀, 在原址建成團結湖公園, 留在那裏的其他六人的屍骨已不知所終。莫斯科的瑪莎•瑪麗修道院在一九二六年被蘇聯當局關閉, 財產全部充公, 修女被流放, 直到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後才得以恢複重新開放。


西敏寺殉道者像(照片來自本文作者)

二〇一六年初秋, 我和先生造訪英倫三地,在倫敦照例參觀了座落在倫敦泰晤士河北岸的西敏寺 (Westminster Abbey)。西敏寺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篤會隱修院,始建於公元八六〇年,後來經過多次擴建重建形成今天的規模。 作為皇室婚喪典禮加冕儀式的專屬教堂, 寺內也埋葬了眾多大不列顛的君王和偉人。 亡靈聚集, 曆史陰陽兩隔, 滄桑的演進和厚重的積累讓人感慨唏噓。 從西門走出來, 迎麵的無名烈士柱沐浴在明媚陽光下,再轉身回望, 看見西門的上方一排十尊二十世紀基督教殉道者的塑像, 從左到右第四個便是伊麗莎白·費奧爾多芙娜, 身穿她自己為修女設計的袍子, 手持十字架, 神色安詳的望著遠方。塑像中還有被刺殺的美國黑人人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牧師, 和在文革中被迫害並處決的中國雲南苗族牧師王誌明。 我忽然想起《新約•提摩太後書》裏保羅麵臨極刑前說給門徒提摩太的那段話,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 當走的路我已經走盡了, 所持的信仰我已經守住了, 從此以後, 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 …… 。”

資料來源:

寫於2018年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