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表達,在上帝和文學都死了之後

來源: 亞特蘭蒂斯 2020-12-11 09:33:3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996 bytes)

人是情感動物。一旦喪失了情感表達能力,人活著如僵屍。

 

人的情感構成,如同足球隊的4321陣型, 4分獻給了宗教,3分為荷爾蒙私藏,2分留給了親情,最後1分被博愛截留。

 

有一個卡斯特羅的傳說,他是古巴革命領袖,年輕時他也浪蕩過,與女朋友鑽樹林,柔情蜜意下,不忘談政治。我估摸著,那個女人被他的政治理念蒙圈了,不懂,不明白,但肯定被男人的熱情感染了,太有能量了,太有理想了,一臉的光芒,能把政治當宗教,保不準也能把姑娘我當宗教。在泡妞時,卡斯特羅情感表達是8分,宗教+荷爾蒙+博愛,3D打擊,很厲害的說。

 

有人可能質疑:宗教怎麽置於荷爾蒙之上?舉個例子,如圖,天使存心捉弄時,修女欲仙欲死,情愛高潮莫過於斯,曆史中,人類對信仰的虔誠遠超過生死的執著,至於性愛,不就是繁殖的手段嗎,等而下之,一邊涼快去。如果覺得這個例子過於遙遠,可以看看川粉。川粉已經有宗教般的狂熱,持久的高潮,數年如一日的堅持,年輕時追姑娘的熱情哪有如此強烈。

 

 

古人是幸福的,情感表達多頭並進。現代人是煩惱的,因為上帝死了,文學死了,大部分情感表達塌方了。

 

上帝死了,宗教沒了,一下子就掉了4分。而文學 ,一直是宗教和荷爾蒙的載體,聖經是一個文學作品。文藝複興是”情色複興“,情色從文學發端,參閱小說”十日談“。沒有了文學,荷爾蒙喪失了朦朧性的詩意闡述。現代的流行歌曲,影視作品,行為藝術,將荷爾蒙的情感型,轉述成了極易發泄的生理型。

 

現代人的情感表達不充分,心理問題日見增多,沒有容易的解決方案。如果做一個具體分析,“宗教-荷爾蒙-親情”,大致可與,“精神-肉體-血緣”,一一對應。至於“博愛”,它就是一個情感溢出,有它甚好,無它無礙。親情與血緣關聯,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屬於不變量。能使勁的隻在“宗教-荷爾蒙”這個二元組合裏。

 

宗教死了後,沒有替代品。對政治領袖的狂熱終會雨打風吹去。哲學家們腦子挨了轉,把死神搞成了終極繆斯,顯然是歪門邪道。

 

但反過來想一想,生命本身或許就是一個宗教,回到人類初心,看看母神崇拜。“活著”本身讓人驚歎,生生不息本應是最高的宗教。

 

 

而荷爾蒙呢,引而不發,朦朧,若即若離,相忘於江湖,讓情感的表達沒有盡頭。那是一段開放結局的愛情,情感纏綿不見首尾。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有智慧~~~ -雪晶- 給 雪晶 發送悄悄話 雪晶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1/2020 postreply 09:55:06

好文。信仰不死,上帝就不會死。文學式微了,也不會死。 -LinMu- 給 LinMu 發送悄悄話 LinMu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11/2020 postreply 12:20:0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