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解是,在他們那個時代,這些概念是明確的,無歧義的,人人都知並一致的。所以古人在用什麽道中庸仁義的時候,意思是單純的,狹隘的,不分層次的。我們後世對他們所用意義的推測,是不能超出當時人的知識和認識範圍,超出的,都是自己參雜的私貨。
後世人做出的各種解釋,多重意義,幾層意思,都不再是當年古人的定義和外延。我們隻該在談論當年古人的語境下用這些詞,離開了那個時代,就不該在使用這些舊概念。如果要用,必須經重新規範定義,否則除了互相走私爭吵,沒有其他意義。
論語中多次問仁,其實都是在問仁該怎麽用,不是問仁是什麽。但後世人無法再掌握仁的定義,所以才從這些問答中試圖去理解仁的定義。但環境變了,社會變了,知識增多了,人的思想再也回不去了。這些概念就該被新的更明確實用的代替。
為什麽老子孔子時代得人,對自己所用得核心概念都不解釋,不定義,不說明?害得後人眾說紛紜。。。
所有跟帖:
• 部分同意 -stonebench- ♂ (707 bytes) () 12/21/2018 postreply 10: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