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論語》看待柴靜的《穹頂之下》
老幾 2015.3.16
柴靜的一部紀錄片《穹頂之下》,講述中國環境的汙染問題,是人人皆知的事實。不想也可以由此引發各種紛爭,甚至把柴靜開不開大車,抽不抽煙,人品如何等等,都要拿出來衡量。似乎開大車,抽小煙,人品不端之人,就不允許說真話?人事不分,何其繆也?!這更是歪解歪用道德的典型,是曆史上腐儒背離孔子教導的繼續。
《論語 憲問篇》“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曾子解釋說:“君子思不出其位。” “思”“司”通假。 “君子司不出其位” ,意思是君子隻能做自己份內的事,不能夠掌握自己份外的事。經常見有人說,“你說他不行,那你來呀?” 這就是人事不分,邏輯混亂。
用孔子的觀點來看,柴靜作為一個普通記者,提出環境汙染嚴重到了不能夠忽視的地步,這就夠了。至於她科學上的不準確,具體如何治理,經濟發展與治理汙染的成本等等,那是科學家,全社會,特別是握有國家的官員的責任,不能夠期望柴靜這個普通人去“謀其政”,提出解決辦法。否則要哪些“在其位”的科學家,企業家,官員幹什麽?是不是不公平?
從科學上看,懸浮微粒PM2.5對人體的傷害的機理,尚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然而,懸浮微粒對人體的傷害本身,每年由此引發的疾病死亡,相應的醫療費用以及社會代價之大,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孔子有知,在今天會要全社會人共同來“謀其政”。當局既然在全球設立孔子學院,自己首先要仔細學習聽從孔子的教導,不要讓於丹之類的騙子,誤己誤人。
老子說:“自勝者強”。自己強了,什麽陰謀也不會在乎。否則草木皆兵,什麽批評都會是陰謀陽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