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過了,茶軒依然馬來馬去。看來終結者並沒有降臨。所以,論壇有沒有辯論,不是什麽好事,也不是什麽壞事。隻是天邊飄來的五個字:那都不是個事兒。(數不清幾個了)同樣,論壇爭吵中,有人有錯,有人沒錯。但天邊又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罪。因為,我可以說千錯萬錯,都是我的錯。但沒人能說,千罪萬罪,那都是我的罪 。那是歸了神的專利。
這星期回來,看到史迷大俠依然活躍在茶軒,驢心大慰。雖說債多不愁,但少了一宗罪,就多輕鬆一份。輕鬆之餘,想起所謂的辯論雖然流產了,但還有廢物利用之剩餘價值。今天拿來給大家解個悶,不談對錯,隻作技術分析。用死驢當標本,做個解剖。看看一個辯論,它的性質和走向,是在什麽時候,什麽地方決定了的。也教看熱鬧的人一個乖,學會早點判斷究竟能看到什麽熱鬧,免得經常浪費時間,最後失望而歸。
原文起因是驢子在茶軒看到一些東西,發的一點感想。所以老驢起初是不知道會有人來辯論的。辯論的內容、形式和時間不由老驢決定。發起第一擊的對手基本決定了這個辯論是衝著什麽來的。對方來辯論,肯定有對什麽地方不同意,其實這個不同意之處,很大程度決定了這場辯論是對事的,還是對人的。史迷大俠不同意的地方是驢子對馬克思經濟理論的“過渡吹捧”。這個不但是質疑文章中講明的,也是大俠親口告訴我的。這很正常,驢子要是看到別人有“過渡吹捧”的現象,又落在我的理解範圍內,一定也蠢蠢欲動。
所以對方把原文的現象視為:
驢子---吹捧---馬克思---經濟理論
這裏有一頭驢、一個動作、一個死人、和一個理論四個要素。攻擊方選擇任何一個作進攻都是有效選擇。所以,即使事情定性後,攻擊方仍然有選擇辯論性質的優勢。這次,因為原文隻是一個簡單隨想,沒有明確的理論方法,也沒有引用什麽數據和論據,所以“工具的批評”在這裏不適用。馬克思雖然已作古,但根據正反方的劃分,凡是對死人的攻擊由驢子辯護。所以對死人的攻擊依然有效並得分。這樣其實隻剩下一前一後兩個要素的選擇。
這個時候如果對方選擇的是馬克思的經濟學理論,那就是一場對事的辯論。就是說,對方盡可以選擇將被驢子吹捧上去的,再吹捧下來。大家各拿一段理論來說好說壞。如果是這樣的話,圍觀人群中喜歡看門道的,有戲了。這就像奧運會的射擊比賽,大家各自打靶,最後看環數。沒有身體接觸。如果是溫文爾雅,愛惜羽毛的選手,強烈推薦選擇這種比賽。不流血,不會疼,比賽結束後手套依然潔白。但圍觀人群中喜歡看熱鬧的人就要失望了。
不過,對方選擇將驢子作為攻擊目標,同樣是有效和正當的。但辯論的性質就是另一種。不是各自打靶,而是相互對砍了。起碼是場擊劍賽。喜歡看熱鬧的人,有福了。隻喜歡看門道的,想看到一場射擊比賽的看客,現在就可以散去了。因為辯論的一旦落入這種性質,進程是不可逆的。即使雙方的劍都砍斷了,可能會演變成拳擊,也不會再回到射擊了。因為一開始就沒帶靶子。這次,質疑的一文中,除了《資本論》的書名,沒有提到任何具體的經濟理論內容。如果有觀眾還在苦苦等待看到什麽馬克思,算是後知後覺的。
所以,一場辯論的性質和進程,往往是第一個回合就決定了的。這裏重申一下,每一種選擇在技術上都是有效的,實踐上可行的。至於在辯論過程中的手段,是捧出一堆棉花糖,再在其中夾槍加棒;還是亮出利刃,直奔要害。那是風格問題。當然你要說那算品格問題,也可以。畢竟品德的判斷主要是依據“手段”而不是“目的”的。最要緊的,無論是選手還是觀眾都不能一廂情願地憑自己喜好,想象辯論會按自己的意誌進行。辯論進程自有規律。有的觀眾想看到一方隻是打靶,而讓另一方持劍擊人。這種心理不像是看比賽,而是想看殺人遊戲。當然,有善者要說:你又豬心了,人心都是肉長的。。。讓我想想,倒也是真有和諧的情況。當事人一個是射擊教練,一個是學員。學員打靶,教練持教鞭站一旁,看到不滿意就抽幾下。學員隻能繼續默默打靶。。。這可是你們想看到的比賽?
同樣,不管什麽性質的辯論,水平無論高低,總是有的觀眾滿意,有的失望。作為觀眾,最好學會見微知著,從第一個回合,就知道這是不是你喜歡的類型,並大體知道後麵會出現什麽內容。就不會等太久最後大失望。有時候,你看到射擊選手參加了擊劍,暈血的選手誤入拳擊場,你不該可惜這種比賽早早結束,因為注定不會精彩。
你要是還要問,怎麽判斷辯論時對事還是對人的?我用實例把要素分析法介紹給你:
例一:
驢子原文:無
大俠質疑:馬克思主義依然不是社會發展的真理
爭對驢子:吹捧馬克思主義最明顯、最專業的一篇文章
對馬克思:無
對經濟理論:無
例二:
驢子原文:東西方共認的是:他(指馬克思)結束了古典經濟學。
大俠質疑:這是為了抬高馬克思經濟學曆史地位的溢美之詞。
爭對驢子:這樣為溢美的硬傷,屢次出現,不能說是無心之誤。
對馬克思:無
對經濟理論:無
例三:
驢子原文:馬克思抽象提煉出勞動價值說。
大俠質疑:這不是馬克思的發明。
爭對驢子:也沒犯前麵的錯誤。(但是犯了)具體怎麽回事?
對馬克思:人家有個東西在那,你換個方法,還是同一個東西,就成立抽象的了?
對經濟理論:無
例四:
驢子原文:無。
大俠質疑:怎麽看待馬克思理論的繼承者和宣傳者呢?
爭對驢子:字裏行間也暴露出常年信仰教育在思想中沉積。(自己說是不是五毛?)。
對馬克思:無
對經濟理論: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