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與葛印卡大師的對話,
請問你如何理解下文中的
感觀對象一詞?
意思是是指物質對感官的刺激帶來的貪念?謝謝。
問七:您強調佛陀重要的發現是觀察身上感受的內觀法門,有經上的證據嗎?
答:有!《四念住經》、《緣起經》、《雜阿含經》中的“受相應”,都是含括內觀精華的重要經典。佛陀之前及以後的印度宗師們,都教導人們走出欲望的誘惑。每個人都承認對“感官對象”的執著是一種真正的束縛。但是佛陀更進一步探索有關痛苦生起的真理,他發現人們實際的執著,不在“感官對象”,而是當感官對象與感官接觸時產生在身上的“感受”,人們的貪、嗔習性反應是依緣於感受(的樂或苦)。因此,人們要解決的,不隻是感官與它們的各別對象,還要解決這二者接觸所合成的“感受”。對感受必須警覺,不要生起貪嗔的習性反應。這點在佛陀的緣起開示中,說得很明白。
依據《緣起經》,六根與各對象間被忽略的關鍵“感受”,以及“貪愛”的習性反應,是佛陀獨特的發現。在他之前,沒有人想到“感受”是“貪愛”的最接近的原因。這是佛陀的體驗。這也是為什麽當他體驗到與“感受”相關的真理時,他宣稱他的慧眼打開了(NajaSutta)。
說得好,米大,抓住問一下,
所有跟帖:
•
感官對象,這個對象存在嗎? 不存在!隻有感官的感受。
-miat42-
♂
(207 bytes)
()
12/09/2012 postreply
17:47:57
•
謝謝,佛陀原來看透了感觀對象和感受都是虛的。
-zcw0-
♀
(0 bytes)
()
12/09/2012 postreply
17:53:11
•
佛陀講半天就是為了講這個道理。佛陀其實是在講真正的科學。
-miat42-
♂
(0 bytes)
()
12/09/2012 postreply
18:29:56
•
但同時不否認有感官感受的景象。因此是既存在也不存在的。也不是一個矛盾,雖然從低級邏輯看似乎是一個矛盾。
-miat42-
♂
(0 bytes)
()
12/09/2012 postreply
18:42:07
•
回複
-NianCaoXi-
♂
(890 bytes)
()
12/09/2012 postreply
19:14:48
•
很清楚易懂,謝謝。
-zcw0-
♀
(0 bytes)
()
12/09/2012 postreply
19:27:06
•
互相學習,不客氣。從生死解脫的關鍵是認識那個不生不滅的自己。
-NianCaoXi-
♂
(0 bytes)
()
12/09/2012 postreply
19:32:13
•
說的好。
-miat42-
♂
(0 bytes)
()
12/10/2012 postreply
03:46:16
•
再問米大,Niancaoxi大俠,
-zcw0-
♀
(248 bytes)
()
12/10/2012 postreply
03:06:00
•
感官和它的感受都是念(思想運動)
-miat42-
♂
(707 bytes)
()
12/10/2012 postreply
03:45:17
•
好,米大說過多次了,
-zcw0-
♀
(104 bytes)
()
12/10/2012 postreply
04:25:27
•
淨空法師用衣裳做比喻很不錯。更深入一些,整個宇宙都是你的所有物,因為他們的性是空的。
-miat42-
♂
(0 bytes)
()
12/10/2012 postreply
07:49:05
•
一旦你認識了心之本源:佛性,即見性了,那麽,。。。。。。
-NianCaoXi-
♂
(5415 bytes)
()
12/10/2012 postreply
06:44:19
•
很受用,謝謝。
-zcw0-
♀
(12 bytes)
()
12/10/2012 postreply
17:49:43